为什么我们不能靠过去经验来判断?
一把左轮手枪,开枪5次都没有子弹射出,你不能依据之前的5次就判断手枪里没有子弹。
火鸡被喂养了1000天,每天都有人按时投食,火鸡依据前面1000天的经验判断主人会一直这样精心照料它。可是第1001天恰是感恩节的到了,投喂食物的那双手也是拧断它脖子的手。
金融危机、“9.11”、疫情,这些突发的影响世界的事件都是我们无法通过总结过去经验就可以预测和防范的。
除了证实偏⻅,⼈的认知还存在哪些偏差?(结合逻辑课第五轮、第六轮内容)
叙述谬误、有限注意力偏差、代表性偏差、自利性偏差、信息幻觉、框架效应、结果偏见认知失调、事后归因谬误、损失厌恶、过度自信、自我归因谬误、羊群效应、易得性偏差、双重标准、自动拒绝、过度概况、过度简化、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循环论证、要么/要么观念。
领域特殊性指的是?
领域特殊性的意思是,我们的行为反应、思维模式和直觉取决于事物的背景,进化心理学家称之为事物或事件的“领域”。教室是一种领域,生活也是。我们对一则信息的反应不是根据它的逻辑特性,而是根据它的环境,以及它在我们的社会情绪系统中的位置。
有些问题我们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却不能在课本中理解;有些问题我们更容易在课本中理解,却不能在实际应用中理解。所以说知道和做到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知行合一并不容易做到。
如果不靠过去经验来判断,我们靠什么来判断?参考索罗斯做法
1、证伪
我们可以通过负面例子而不是正面证据接近真相!一系列证实性事实未必是证据,就好像过了1000天的火鸡并不能判断1001天的会发生什么,但如果它曾经看到有火鸡成了盘中餐,那么它就可以判断好日子不会一直都在。当然,这并不容易,因为上了餐桌的火鸡并不会说话。所以我们更好的做法是寻找并重视反面的例子。
对一些事情我持怀疑态度,对另一些事情我却可以确定。这使得观察结果具有非对称性。
如果你要买一辆宝马车,不仅去问那些选择买宝马车的人的意见,更应该去询问那些没有选择宝马车的人是基于什么原因。
你知道某事是错的比你知道某事是正确的更鼓舞人心。并非所有信息都有同等的重要性。
2、延迟判断
平均斯坦的事件可以确定,比如我们不可能遇到身高几百米的人,于是我们的本能排除了这类事件。但图书销量或者社会事件的影响力不会遵守这类限制。一个作家有没有潜力、一个公司会不会破产、战争会不会爆发、一个理论是否正确、一个新疗法是不是可靠、证券分析师是不是吹牛等等都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判断。
3、保持开放
在充满随机性的世界里,只有最大可能的概率,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极度求真、极度透明,才能帮助我们保持开放心态,看清现实。
允许自己前后自相矛盾。很多人明明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却为了面子、荣誉不得不极力的维护原有错误的观念。实在不值得也不应该。
将我和我的观点的区别开来。我们对自己思想的偏爱有可能妨碍我们发现自己思想中的缺失,也妨碍对他人洞见的领悟和借鉴
印象深刻的⼀句话是哪句话?
象棋大师考虑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投机性的一步会导致弱势,新手则寻找确认性的走法,而不是证伪性的走法。(但请不要通过玩象棋来练习怀疑主义思维。)科学家认为,寻找自身缺点使他们变成象棋高手,而不是练习下棋把他们变成怀疑主义者。同样,投机家乔治·索罗斯在进行金融赌博时会不断寻找证明他最初看法错误的事例。这大概才是真正的自信:冷眼看世界而不需要找理由满足自我膨胀的欲望。
《黑天鹅》第五章 我们不能只靠过去经验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