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早期那些对商机嗅觉灵敏的人所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而对落于后者的大多数来说,财富差距就此拉开。由财富差距导致的社会阶级矛盾,同一群体之间的攀比、鄙夷,以金钱多寡赋予个人金钱上的分类成高个子与矮子。虽显得无理过份,却又真实存在,这背后的人性弱点根深蒂固。
单单的以金钱多寡来定义贫与富,我觉得那是远远不够的,我所理解的贫与富应该是个人思维认知的深与浅,层次的高与低,格局的大与小。
同一件事有不一样的深层次的理解与看法,抛弃肤浅,不只停留于表面,把行事的成与败诸多归咎于少钱缺银,忽略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这是不客观的。
哲学中有物质、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三者互相联系。打比方来说,用很多的钱与较少的钱来获得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比看作为物质(唯心主义观),用钱多与少都可以获得,这是直观意识。客观存在的话,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绝不会因为钱多寡而缺少。
思维认识里有钱可以买到一切,是万能的,这是低层次的表现,未能摆脱且仍停留在实体物质上。我们的精神愉悦与幸福度不只是如此,通过其他非物质,精神意识仍可以享受至上满足,且不亚于实体物质带来的愉悦,作用比前者要更要明显,如同我们谈趣味学习,由兴趣引发的学习动力一定比功利的目标引发的动力更持久而有力。
当然,我有时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直到我看到古罗马著名政治家西塞罗的一句话我才算明白,“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前一句话我是赞同的,后一句用达尔文的进化论也解释不过去。
类同,对待生活,面对我们理解的贫与富,我想应该是不拘泥于谁的贫与富,金钱多寡,皆为摆脱现实的奴役,适应现实,这才为真正的结局。
2017.4.4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