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欢的时代。
如今的阅读不再是捧起一本书,泡一杯茶,靠在窗边慢慢咀嚼,消磨时间的阅读。我们需要看书,但是我们没有时间。
记得以前的政治老师说过,知识的获取有两种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读书,就是间接经验的获取。现在,连这个间接经验都要再间接一次。
无论无何,读书就是好的。拆书,让更多没有时间读书的人,可以读书,也算是功德无限。
读完《少有人走的路》这篇拆书稿,先不说对这本书有了一些了解,更主要的是对拆书稿有了一定的认识。
回想自己以前听过的书,原来稿子都是有一定的模式:导入——提炼要点——总结。
导入,即创设一个情景,让听众对于书本产生兴趣,同时讲书人找到一个切入点。比如《少有人走的路》这篇拆书稿,开篇的一系列提问,让读者产生共鸣,激发了解这本书的兴趣;同时讲书人很好地引出了要讲的这本书。
接下来,介绍作者和书,重点是要说作者在这项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这本书如何牛逼,总之,你的困惑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第二步,提炼书中的要点,这才是真正拆书的开始。这一过程也不是干条条地罗列,要想让听众爱听,有几个要点:
罗列要点和事例相结合。比如《少有人走的路》这篇拆书稿中,会穿插书中的案例,妻子一怎么样,妻子二怎么样。
每一个要点,要有作者的解读。比如,推迟满足感,要能让听众听懂什么是“推迟满足感”,对我的生活有什么指导。
逻辑要清晰。你所提炼出来的要点之间要有层层上升的逻辑关系。比如这篇拆书稿中,先讲“自律”;然后将自律的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起责任、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并且解读每一个原则;最后讲自律的原动力:爱。这种将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适当总结。听众听一会,有可能会跟不上,或者忘了之前讲了什么,如果一直讲不总结,会让听众觉得不知所云,因此,适当的地方,停下来进行总结。
最后,总结。对整本书的总结,同时帮助听众回顾,我们通过听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让大家觉得,听有所获,还会期待下一次的听书。
以上就是《少有人走的路》这篇拆书稿给我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