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个人到底是不是合格的员工?
合格的员工就是每天发自内心地做事,做事有责任、有思路、有条理,知道公司的事做好了受益的是自己,同时真心为公司操心的人。
评价员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建立考核制度,而考核应该有明确的标准。考核员工应以结果为导向,以过程为重要参考。
商战经典 | 马云谈选择人才
作为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成功人士,马云把阿里巴巴从一家小公司发展成全球知名的企业,其间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在考核员工方面,马云有着一套独特的标准。
在200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马云曾经这样说:“现在有的人把阿里巴巴看得很高深,其实我们的门槛并不高,我们需要的人才:一要讲诚信,二要有学习的能力、好学的精神,三要有拥抱变化的能力,四要乐观上进。只要具备这四方面的素质,我们都要。
“在培养人才方面,我们的主要方式是‘请进来、送出去’,今年我们引进了30多位高层次人才。如微软中国的人事总裁、金山的CTO等。送出去就是与一些MBA学校和培训班建立合作,把员工送出去学习。
“阿里巴巴在员工培训、干部培训上面的投入是很大的。我想与其把钱放在银行,不如把钱放在员工身上。一个公司要成长,主要取决于两样东西的成长:一是员工的成长,一是客户的成长。我们自己成立了阿里学院,主要目的也是培训员工,培训客户。
“另外,我们还有轮岗制度。昨天公司刚发出通知,20几个经理全国城市大调动。让他们调换眼光,这也是培育拥抱变化的能力。”
而在很多老板抱怨员工喜欢辞职时,马云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说:“人走的原因无非就两点,钱给少了,受委屈了。”
他说,要留住人才,方法很简单,就是涨工资。同时他还强调要在员工提出要求之前涨工资,而不要在员工提出后被动地涨。
管理漫谈 | 考核要看功劳,而不是苦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别人说:“我就算没有功势,也有苦劳。”当别人这么说的时候,往往代表一件事——他们对考核的结果很不满意。
然而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获取利益,所以考核的时候理应以功劳为准,多(功)劳多得,少(功)劳少得,无(功)劳不得。
至于劳动量,只能说明他的态度还不错,不能用来计算考核结果,否则就是对其他员工不公平。赏罚分明是企业最起码的要求。
在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的节目上,史玉柱曾经问一个选手:“如果你是老板,你有一个项目,分别由两个团队实施,年底的时候,第一个团队完成了任务,拿到了事先约定的高额奖金,另一个团队没有完成任务,但他们很辛苦,大家都很拼,都尽力了,只是没有完成任务,你会奖励这个团队吗?”
那位选手说:“因为他们太辛苦了,我得鼓励他们这种勤奋的精神,奖励他们奖金的20%。
但是史玉柱说:“我不会给,但我会在发年终奖的当天请他们撮一顿。 功劳对公司才有贡献,苦劳对公司的页献是零,我只奖励功劳,不奖励苦劳。”
相比之下,史玉柱的做法就非常聪明。他不给奖励,为的是维护公司的制度,以免给其他员工造成“不努力也有钱拿”的错觉,也不会让努力的员工感到寒心。
但是他又不会一点儿利益也不给,他选择在私下里请员工吃饭,用自己的行为安慰员工,而不是太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