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孤独,归于清醒
有人说,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刚开始看见这句话的时候,觉得很疑惑,但慢慢的,却会发现,自己也是那个极其不安的人。
我们可能都难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拥有自己喜欢的感情和生活。因为,这些都很昂贵,甚至是,接近于奢望。但我依旧,喜欢我选择的,我依旧想做一个纯粹的人。可能是年少轻狂,也可能是个性使然。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但我依旧不喜欢碎片化的文字和纷杂的言语。这些常让我觉得疑惑,呈现在眼前的,就一定是本质吗?一切疑惑,都会归于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人性,究竟是怎样的?
我觉得探究人性,不仅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演员的工作,它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课题。了解了人性,认识了自己,我们不也就没那么疑惑了。我喜欢在书和文字里感受思想的流动,而那种感受,是各种网页所无法给予的。所以我遇到了《一句顶万句》这本书和《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然后渐渐懂得了,不安,是因为被表象迷惑;迷惑,是因为肤浅。但这种不安,又逼迫着我们去寻找,寻找之后,或许生命的厚度就自然增加了。我们都无法把握命运的走势和时间的流转,我能丢给自己的,只有等待和期待。但唯一知道的是,当有一天,不再年少,我希望我的生命,会充满质感。
这并不是一本打动人心的小说,它的戏谑性和讽刺性,会让人觉得沉重。兜兜转转,主人公杨百顺原来只是在欺骗与被欺骗,相知到被抛弃的怪圈中循环着。虽然还没看到结尾,但我知道,这必定会以悲剧结尾。像杨百顺这样的人,还少么?他入赘,不是因为爱情,只是为了能有一处安身的地方;他懦弱,给师傅一个馒头还要收钱;他分不清是非,所以不断被骗,所以丢了人生的方向,或者说,他从来就没有过人生的方向、、、、、、这种孤独,是可怕的,也是让人可怜的。刘震云说,这种孤独,是属于中国人的孤独,话不投机半句多,所以一句真心话,一句投机的话,顶得过万句话。清醒与混沌之间,隔着万千屏障和无尽苍凉。
但孤独到极致,就会是《海上钢琴师》1900那样了。他是一个弹钢琴的天才,但他的一生,全是在海上度过的。在人潮散去之后的忧郁、在与知音对弹之后的欢乐,他四指连弹、无比的享受的时候,他终于体会到爱但却笨拙的不知该如何表达的时候,他忧伤却只能靠弹琴来排解的时候、、、、、、这些细微的情节,会让人想落泪,这些似乎比1900不肯离开那艘船,最后和船一起在炮火中毁灭更打动人。他不肯去陆地,可能是害怕吧,怕在俗世里丢了他对钢琴的纯粹的热爱,甚至是,自己的生命的纯粹的追求。所以,他放弃了爱与被爱的机会。这样的结局很沉重,但对1900来说,却又是不可避免的。你可能会觉得1900是个闷骚至极、接近自残的天才和傻子,但细细想来,他选择的却是属于他的最好的归宿。因为一旦下船,杂念就会接踵而至。财富、名利、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一切都会如海啸般向他涌来,1900没有信心和勇气去战胜这些让他恐惧的未知的东西。因为他看多了陆地上的那些人,丢了纯粹,染上了浮躁。所以在一阵难受之后,我又觉得舒畅了许多。我们都不是天才,我们都不会像1900那样传奇和纯粹,也不会像他那么孤独。但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怀有一些孤独,好让自己清醒,好让自己,不会变成杨百顺那个样子。有人说,温柔而正确的人难以在这个世界生存。因为这个世界既不温柔,也不正确。世界究竟是怎样,不是要用眼睛,而是要用心吧。因为你看不见的,才是最重要的。
我现在能探究到的人性,就只有这些。但我依旧还在探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