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是欧文亚龙一本关于心理治疗的书籍,主要介绍了人生的四大终极命题:死亡、自由、孤独和无意义感,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这四个词语,在第一次读的时候,体会的是一股文艺青年淡淡的忧伤和无奈,第二遍读的时候又增添了一种农村大爷般的厚重和广博。当然这本书我一定还会再去读,就这四个命题足够我去一直探索。
看完这本书,结合书中的介绍以及自己浅薄的认识,来谈谈我的理解。
很多的哲学也一直在探索死亡这个命题,但现实是未知生焉知死,死亡好比一个确定的终点线,每个人都知道,但真正经历的没几个,只有少数人有“珍贵”的濒死体验。关于死亡本书有两个基本观点:1.生命和死亡相互依存;它们同时存在,而不是先后发生的。死亡在生命表层之下持续骚动,并对经验和行为产生巨大影响。2.死亡是焦虑的原始来源,因此也是心理病理的根本源头。
面对死亡,也就是一些有过濒死体验的人,他看过了自己的死亡;或者是罹患绝症的人,他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死亡,书中列举了很多有这样经历的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用后面的时光去努力做事、用心爱人、成为自我、服务社会。但我想也有一部分人会因此更加消沉。
书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童年期的死亡焦虑,这点我印象尤为深刻。就我个人大概在小学之前的某个阶段,我突然意识到假如我离开这个世界,完全不会对这个世界产生任何影响,而且我所看、所想、所拥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仿佛我没有生活过一样,那时候有一种刻骨铭心但又无奈的恐惧。但是奇怪,现在年过三十却没有了当初的那份深刻地焦虑,也一直找不到其中的原因。
死亡是最确定具体的一个词语,但是自由就比较不确定和抽象。你可以说人生而自由,反过来你说 人生而不自由也完全正确。本书在自由一章着重讲了两个相关的主题:责任和意志。对于自由,有人追求有人渴望,或者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同时具备,因为自由意味着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你还有足够的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关于这个主题,我不想多谈,那些越是浮夸地高谈自由的人们,越不懂何为自由,就好比以前我会认为自由的形象是一个在舞台上留着长发,手拿吉他,疾呼着有关自由的音乐的摇滚歌手,现在我会认为自由的形象是一个在太阳下,挥汗如雨,拿着锄头,沉默地瞅着劣质烟的深沉农民。
人有三种孤独,我曾经这样描述:第一种你一个人在一个空房间里,你感觉孤独,第二种是在一个全是陌生人的房间里你感觉孤独,第三种你在一个全是亲朋好友的房间里你依旧感觉孤独。
前两种孤独,你可以通过人际关系的改善来解决,这个对于很多现在人已经很难了。但是更难的是第三种孤独,也就是书中提到的存在性孤独,就是你突然在某个瞬间意识到,你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存在,只拥有你的躯体和思想,即便最亲密的关系,但永远也无法让对方真正走进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当然,在这个时候,你就会体会到一种深刻的虚无感,你会开始思考你存在的意义。
因为人生的结局就是死亡,你会永远孤独,自以为是的自由,让你不得不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当然,意义这个主题你越是思考,证明你越是困惑,就好比真正快乐的人是不会追求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