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是一部传奇的影片。从一开始的“叫好不叫座”,到过山车式的大逆转,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故事情节?值得人深思和探究。
《百鸟朝凤》这部影片制作本身几乎无可挑剔。电影画面是彩色的柔和的色调,带着淡淡的怀旧的底色。剧情内容有感动、有辛酸、有无奈,但是影片弱化了苦难,突出了正能量的主旋律。情节跌宕起伏、紧凑不拖沓,演员表演到位……可以说这部影片集齐了一部佳片所有的必备元素。
可是它在第一周上映时却遭遇了“滑铁卢”——票房仅300多万,还不及同期《美国队长3》的零头!各大影院对此片的排片率仅百分之一点几,可见对它很不待见。于是,制片人“一跪求排片”,终于扭转乾坤实现了大反转,最终斩获了文艺片中罕见的高票房。
然而,我不关注这喜气洋洋的结局,我感兴趣的却是市场一开始对它的反应——而那也是国产文艺片最真实的伤痛。
文艺片作为一个小众的消费品,注定了它生来“曲高和寡”的命运。
记得我第一次看国产文艺片《孔雀》(2005年张静初主演)的时候,感觉剧情实在是平淡无奇,对于剧中人物的命运也是无法理解。而后来看《等风来》的时候,我才感受到了文艺片清新的魅力。细想之下,虽然同为文艺片,但是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背景下小人物命运的挣扎和选择,八零九零甚至零零的年轻人很难感同深受,也就无法认同影片中所传达出的情怀。而像《等风来》之类的影片,显然更贴近当代年轻人的生活。
《百鸟朝凤》所遭遇的正是这种尴尬。本片想表达的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深厚的师徒情谊;二是市场开放冲击下传统文化的落寞和无奈。可是,对于票房的主力军来说,这两方面都只是模糊的概念上的印象,而没有真真切切的经历过的感受。试问:有多少年轻人,在观看此片之前,知道唢呐曾是中国红白喜事上的乐器之王?或许,我们的父辈对于此片会更加赞赏。
资本市场热衷变现快的题材,对文艺片不感冒。
近些年,中国的电影市场呈井喷式发展。各种热钱紧紧盯着当前大热的IP影片、谍战、科技大片等题材。相比之下,对于文艺片的投资则明显热情不足。据传,《百鸟朝凤》曾陷入长期找不到发行方、宣传方的困局。该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是由劳雷影业方励一家、影联传媒、志愿者团队三方各出100万共300万筹集而来的。很多观众表示:在“一跪求排片”事件之前,只知道这部片子是某个不熟悉的名导演的遗作,别的信息了解得不多。由于缺乏资金,有些优秀的文艺影片没有强大的宣传力度,由此而流失了相当一部分潜在的观众。
最后还有一点,倒不是文艺片共同的硬伤。而仅仅是《百鸟朝凤》这一部影片的失策。
在档期安排上,《百鸟朝凤》显然没有考虑周全。虽然它避开了暑假这个各兵家必争的档期。但是与它同期上映的,却是人气爆棚的《美国队长3》。同期上映的影片相互之间必有竞争。一部是王者归来的科幻大片,一部是名不见经传的情节相对平淡的故事片,你说消费者会如何选择?
《百鸟朝凤》中,天明藉着“申遗”,给“日薄西山”的传统艺术带来一些希望。
虽然,《百鸟朝凤》的成功不可复制,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文艺片的出现,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国产文艺片终将找到一条希望之路。
如果您对《百鸟朝凤》有感悟和思考,欢迎点评、交流,也可以查看我的另一篇影评再评《百鸟朝凤》之我也谈唢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