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 南昌、鄱阳湖战役
南昌战役的进展很顺利。宁王像个木偶一样,次次落入王阳明的算计。
得知宁王大举发兵安庆以后,王阳明内部的军事会议尚,很多官员表示应该去救安庆。王明阳说:“现在南康,九江都已经被宁王军队占领,如果我们去救安庆,那么安庆的宁王军队必然分军和我们打,而南康九江的军队也会出动攻击我们的背部,我们腹背受敌,而军队战斗力不如宁王。如果我们现在先攻占南昌,宁王一定会回兵救援。如此则安庆之围自然就解了“。这是经典的围魏救赵了,用起来仍然效果好得很。
于是王阳明指挥军队,汇军樟树镇(今天的江西樟树市),进军丰城。侦察发现宁王在南昌城外驻军,作为南昌的内应。于是王阳明派军队先攻击这支城外的部队,采用的方法是夜袭。战斗非常顺利。这支部队不是被歼灭,而是溃败。溃败的败军退入南昌城,动摇了南昌城的军心。从这次前哨战看,宁王的部队战斗意志不坚决。这个问题在后续的南昌守卫战中还会表现,部分是叛军没有势导致的。第二天黎明,王阳明大军集合攻城。南昌守军乱成一团,据说有的城门都没有军队防守。而王阳明攻城的先锋,是他招降的土匪,战斗力不错。南昌城几个小时就攻破了。
南昌失守之后,宁王的局势更加恶化。摆在他面前的是两个选择,要么放弃南昌,尽快攻下安庆再攻南京,甚至在安庆没有攻下前,就直下南京。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回援南昌。宁王的谋士们建议他放弃南昌,集中兵力打安庆和南京。但宁王决定先分兵两万回援南昌,然后自己亲领大军继后。这个计划不见得就如同今天我们看起来的那么糟糕,因为宁王部队家眷都在南昌,打回老家去的部队是很有战斗力的。而且如果南昌没有那么快失守,那么王阳明的军队在南昌城下腹背受敌,不见得就能轻易处理好。所以后人看战役结果非常顺利,并不全是王阳明指挥神奇,宁王脑子不好使,实际上也是南昌守军战斗力惊人脆弱导致的。
王阳明的战役动作是连环一体的,占领南昌以后,他立即安排在鄱阳湖伏击宁王。军事会议又争论了,很多人表示应该据城坚守南昌。王阳明说,南昌是宁王的老巢,里面还有很多他的人,而宁王的军队本来战斗力就不弱,攻南昌打回家乡战斗意志也好,加上他们对南昌城非常熟悉,我们的部队大伙儿是知道的,能守得住吗?不如去鄱阳湖伏击,那样我们先进入战场,就算没有地利优势,至少也不比宁王他们差。
第一次前锋战,王阳明的战役计划是三个要点,一是分兵合击,二是佯败以调动敌军,从而扰乱宁王船队的布置序列,三是多设疑兵,这里一百,那里两百。正面的主力部队也不过才两千人。派出的诱敌部队只安排了四百人,这个可以理解,要显得弱,才能调动宁王的军队主动出击,从而破坏其战斗序列。
战役进行如同王阳明的预料,主力部队伍文定的佯败,有效的调动了宁王船队,使其船队拉开拉散,前后不相及。而王阳明这边各路伏兵齐出,主力直击宁王船队的中部,宁王的前锋部队大溃,退回主力驻地。从战斗规模看,这应该是一次前锋的试探性战斗,各自看看对方的战斗力。
初战不利,宁王决定把南康和九江的军队也调来。而王阳明顺手派出四百人的小分队,去拿下了南康和九江。王阳明的判断是,九江是鄱阳湖的重要外援,而南康可以借道从后面攻击宁王。如果王阳明的评价是对的,那么宁王这个时候撤出南康,就很不明智了。实际上,战场选在鄱阳湖,宁王没有根据地,已经是个败局了。所以伐谋决定了战争的基本势态。
鄱阳湖的战斗还在继续,甚至还很激烈。宁王调派精锐,主动出击,攻打王阳明的主力伍文定。伍文定又败了,这次不是佯败,而是真的退却,伍文定的的胡子都被烧掉了。但是伍文定本人表现惊人的勇敢,他斩杀后退的士兵,判断旗舰位置,集中手上先进的佛郎机火炮,打中了宁王指挥船的副舟。伍文定扭转了战局,取得了战役胜利,抓住的俘虏和杀死的敌军有两千余人。宁王船队的这次进攻被打退了。
遭受失败的宁王,做了一个奇怪的选择,他把所有的船连起来成方形,水上的浮城。连船计在三国时代就已经被曹操演过一次,破法是火攻。宁王的谋臣们不可能这都不知道,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半呢?大约是宁王被炮中副舟吓坏了,才让战船把自己围起来保护?王阳明没有忘记赤壁大战,他准备了火攻的材料,大清早就四面围住,放火,放炮。这次大战,明史记载是打死数千,淹死两万多,宁王自己也被活捉了。
激烈的战斗进行时,伐谋也在继续,百忙之中,王阳明安排督造了十几万块免死木牌。这些木牌在鄱阳湖战斗中放出去,是瓦解宁王军心的利器。
小结
王阳明平宁王叛乱的结果,大大好于任何人的预料。从战争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宁王的指挥能力实在平庸不说,还步步被王阳明算计,几乎是被牵了鼻子走。这场战争的胜利,首先是谋略的胜利。而这恰恰是王阳明得力于他自己开创的心学的地方。另外,宁王的军队战斗力表现也很差,除了在鄱阳湖战斗的初期出击还比较好以外,其他地方的表示都差,而其中最差的是南昌城防,这也直接导致了宁王战场势太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