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过兵、也带过团队。
我一直叫“心齐、劲足、风正”,昂扬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所向披靡。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还是成就了部属的愿望。也就是说,我们带团队,一定要让团队成员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东西。
文官爱名,武将爱钱。
有的人想升官,有的人想发财。
如果让他们得到了,那我们的目的也会达到。
这里就是一个核心观点,我们要懂得一个道理。
利益要学会分享,不能吃独食。
曾国藩有句名言说,利不可独自。有利益好处的地方,往往大家都盯着。如果有人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带来后患,结果就是通常说的“独利则败”。所以一个人面对利益要懂得权衡取舍,拿自己该得的那份,甚至有时候为了避免后患,舍弃部分自己应该得的利益。
曾国藩早期以道义号召众人与他一起抵挡太平军,认为有道义就足够了,就能感召别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但是他慢慢发现最初投奔他的人都去了胡林翼那里,于是就问幕僚赵烈文:“众皆出我下,奈何尽归胡公?”
赵烈文回答:“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财,不走何待?”(人都有私心,在你那里得不到官,也发不了财,不走还等什么?)
曾国藩又问:“当如何?”(那该怎么办?)赵烈文回答:“集众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利用众人的私心来做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公义!)
曾国藩连连点头,从此以后对有功的部下大力奖赏,特别是担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以后,经常利用一切机会保荐幕僚当官。于是曾国藩的幕府大盛,人才济济。
同时曾国藩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采取“武人给钱,文人给名”的措施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军心一统,为最终成就平定太平军的功业奠定了基础。
我们看看历史上许多伟人,其实也靠这条,内圣外王,收获了自己的想要的名、利和言。
自己坚持原则,但让手下过的很好,很开心,那你开心了,就要按照我要求的做事。
曹操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缴获一堆信函,很多是自己的属下和袁绍私下的通信。大家建议曹操按着信抓人。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一把火把信都烧了,不再过问。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与人之间永远离不开的有两点——利益与道德。
我个人认为,道德的本质是利益博弈的结果——道德也是一种利益,而情感和思想层面上的东西,是更加广义上的利益。
每个引领时代前进的关键人物身边往往站着一位有着非凡洞察力的智士。赵烈文之于曾国藩犹如张良于刘邦、荀彧于曹操、刘基于朱元璋。赵烈文当时也预言清王朝五十年内灭亡,这就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赵烈文,他在乱局之中对人性和趋势的清醒认识。
人皆有私,违反常情、悖逆人情的道德是世上最邪恶的东西。因为无数的教训已经告诉我们:把道德的标准无限拔高,或者把个人的私德当作公德,两种做法只会得到一个结果:让道德尴尬,让人们闻道德而色变进而远道德而去。 道德其实应该是一个人人都能够做到的无损于己而又有利于人的。
为齐桓公创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患了重病,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他谁可以接受相位。管仲说:“国君应该是最了解臣下的。”齐桓公欲任鲍叔牙,管仲诚恳地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政的。”齐桓公问:“易牙怎样?”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宜为相。请国君务必疏远易牙、卫开方、竖刁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
对于卫开方,管仲认为没有人是不关怀自己的父母的,卫开方的行为不合乎天理人情〔开方如何?对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竖刁为了表忠心,自行阉割。这些都不符合人性。
齐桓公后来任用他们的结果,就是自己活活被饿死。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道德是利益分配的结果,然后又反作用于简化利益分配。
商业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每个人都为回报工作,都是在工作量、工作难度、投入回报中,根据个人当前情况做综合平衡取舍。投入金额少的,关注回报率,投入金额多的,不仅关注回报率,还关心本金安全性。这就是人性,这就是现实,这就是当下。
激励制度的本质就是利用人的弱点本性。集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成一人之功!因此,一流企业卖文化,文化洗脑,认同投入,确实有道理。事业和工作不是完全相同的。人的价值要在工作中体现,工作是为了获取回报,回报不合理,有更好的机会,还要死撑,是愚盲。
因此利用人的贪欲做善事,是尊重人性、尊重现实、尊重市场的思维。集众人之私成一企之公,才是现代企业的正确思路和方向。
弱肉强食乃自然法则,看见一头怀孕的母鹿跑不快了几头狮子上去吃掉,这完全不会引发道德不快。在人类感官里,曾经有一个很有趣的命题,为什么吃猪肉的人会觉得吃狗肉不道德?
因为许多人已经建立起和狗之间的某种交流感,狗给大部分人带来的情感抚慰比猪强,所以当其他人在吃狗的时候,这种代人性情感就出现了,自己的情感被破坏其实就是一种利益受损,而为了维护自己情感能继续理性平和维持生活掌控,我们就动用个人的道德去审判对方,以达到正义快感弥补掉情感破坏。一正一反,维护好自己的利益。
因为插队的人损失了自己的时间,吸烟的人损害了自己的健康,劈腿的人侮辱了自己的情感信任甚至财富。人类从不同的利益角度出发,发展了许多道德观。利益集团的得利者越多,时间越长,这种道德观就越坚固。
这也就是为什么以前乱伦不仅是道德的,甚至是荣耀的。因为有钱有势的双方更希望血缘婚姻双重保障彼此利益,而现在生育风险加大,血统逐渐被商业利益取代,损耗大过利益,所以乱伦也就不道德了。
而反过来,一旦道德强固,利益分配就方便了,因为我们可以不问为什么直接进入怎么样了,稳固的道德就好像利益分配的绿色通道一样,简化了许多处理,道德给了个人利益集团的整体威严,让个人在争取利益的时候可以简化时间,并给予一部分可能被夸大的精神支撑感。
道德也会有彼此矛盾的时候,到底是不给人口饭吃的城管不道德还是占地不洁摊贩不道德?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有不同的判断,甚至不同时候有不同判断。因为我们分处很多个利益集团。
所以,支撑正向人际关系的,归根到底,是我们是否目标一致,属于同一个利益集团。
我们大都受功利主义思想浸染,功利主义的核心是:只要将共同利益最大化的事情,它就是最道德的。为什么呢?因为人归根结底,我们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幸福。
但功利主义者只看到了事情的结果,而忽略了动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康德的定言命令,康德的定言命令表述为:“不论做什么﹐总应该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永远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康德还推出一条实践原则﹕你的行动﹐要把你人格中的人性和其他人人格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是手段。
什么意思?比如你去捐钱给灾区,假如你想到的是帮助别人,你这个在康德那里看来就是道德的,因为你捐钱的目的就是为了捐钱本身。假如你不是这个目的,而是为了借此机会,增加你本人或者企业的名气,则属于不道德,因为在这里,你把灾区的人民当成了你扬名立万的工具,而不是目的。但在功利主义者看来,无论你是什么目的都不重要,你的结果是,让全社会的福祉利益最大化了,所以你是道德的。这样一看来,康德毫无疑问,站在更高点看问题。
在中国,功利主义者遍布的当下,当然是利益影响的更大,我看见过很多持有“辨证论”思想的人,他们判别一个事情的对与错,基本上都围绕着自身利益,而非道德本身。比如,同样是拆房子,拆了别人的房子,就说“政府这是在规划城市,个人当然要让步了”,一旦拆到自己家的房子,就高举“私人土地不容侵犯”的旗帜了。他们以为自己这是在辩证的看问题,事实上这根本不是什么辨证论,而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
但无论怎样,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总的方向还是朝着纯道德的方向在走,过去我们看到很多靠作假生存的企业,现在基本上都死掉,而留下来的,都是一些靠品牌和知名度,实实在在做事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