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从那一刻开始(6月27日)

成功的途径各不相同,但失败的方法殊途同归,不知道、不知道还是不知道;放弃、放弃还是放弃。

我们永远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同样的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无论动之以情或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绝大多数人其实更喜欢待在舒适区,在那里墨守成规不用思考,也就慵懒而不会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更不会知道原来自己有如此这多地不明白,同样更不会知道原来有这多的不知道,而这是存在的最恐怖的现实,从而习惯了自我感觉自己还不错。

事实上,如果长时间甚至一直处于这种状态之中,也许突然有一天发现或经他人提醒之后发现自己原来真不知道时,即便想要改变时,也会有一种“哎,没有时间了”的“廉颇老矣,不能饭否”的无奈,而这种无奈可能在绝大多数人的身上发生了而不自知,更为夸张的是在后辈的身上照旧重复,不信你看看周围,成日怀抱乖宝搓麻的青年妈妈或领着孙子在麻将桌上叱咤风云的大妈,一目了然。

于是,需要尽早做出改变,而且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开始。那,改变就有了这样的思考顺序:

究竟想要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要得到或达到,需要做什么,细化分解后是什么样子的?
而做到这些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这些条件怎样才能满足?

用更加专业一点的语言来阐述就是:

目标让自己寻求改变。
自省让自己不断改变、不断完善。
活在未来让我们改变成了想要的样子。

那究竟如何做到改变?

以终为始,打开内心无限的渴望和需求。

一个活在未来的目标,笃信它,而需要实现这个目标的无限渴求是改变的内心源动力。于是,首先制定你活在未来的目标,也许是3年的、5年的,或者更远,7年的中长期目标,并笃信、坚信它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持续实现,循着结果不断去改变、修正和完善自己或方案或策略。

树立榜样的力量,在物理上接近拥有你想达到素质或成就的那个人。

从积极模仿到最后顺其自然的习惯。即便是无法接近,也需要通过他的书籍或他阅读过的书籍去了解和靠近他,就像当你信任一位作家时,你会读他所有写过的书籍是一样的。比如几乎所有成功的人士都读过的史蒂芬.柯维博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以及《逻辑思考力》等等书籍,研读它并按照方法改变自己是不错的一种方法。

改变途中,必不可少地给自己施加积极的、适时的、实时的心理激励和暗示。

在成长、改变的过程中,面对必然存在的冷嘲热讽,除了具有“成长的路上,成功者必然是少数”这样的自我超脱之外,还需默默地、自说自话地成长,不断地自我激励和暗示,每日除了三省吾身之外,还需三赞吾身。

一切的开始都是那一刻,从那一颗萌动的、想要改变的心开始,无论时间、地点、年龄、周围都不能成为阻挡的绊脚石,因为我想要的也是大家想要的,大家想要而没有实现的也就是我需要现在做出改变的。

努力吧,骚年,一切都不嫌晚,因为成功永不迟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像是自言自语 写些也许没人懂的隐喻 我的脑子里总是 有各种各样的幻想 幻想着月亮圆的时候 幻想着露珠滴落草尖的时候...
    成诗阅读 1,053评论 0 4
  • 易效能时间管理 亲子践行月度检视+第五组(90天)+蔡洁雯(陈伟烨妈妈) (一)目标 #耐心、有爱,让孩子保持良好...
    Stacycai阅读 2,04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