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
《成功,动机与目标》第一部分第二章第33-34页
对自身优劣势的信念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制定的目标。如果我相信自己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学得不错,那么下决心成为一名工程师是有道理的。如果我相信自己四肢不协调、动作缓慢,那么试图加入大学运动队可能就不太说得通。我们对自身能力的信念影响着我们对事物可能性的认知——甚至还影响到我们的实际成就。
有趣的是,这不仅仅在于你是否认为自己己经拥有某种能力,而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觉得自己可以获得这个能力,也就是说,你认为某种智力(或个性、体魄)是既定的还是可塑的?一个人是固定在某种聪明程度上,还是能变得更聪明?心理学家把这些信念称作“间接理论”——也就是关于智力(或个性、道德观以及其他特征和品质)的个人信念。它们之所以被称作“间接”,是因为它们不一定是被特意或谨慎思考过的,但尽管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信念的存在,它们依然强有力地左右着我们的日常选择。
I--拆为己用
智力、个性、体魄都是可塑的。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难亦矣”。正所谓“熟能生巧”,一项技能的获得可以是先天天赋,但更多的是经过后天的努力,有意识培养出来的技能。强烈的动机,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的持续精进努力,才能掌握一项技能。聪明人学东西比较快。是因为它的接收知识的能力比较强,学习的方法更加的完善。通过一件成功学习的经历迁移到新的技能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笨鸟先飞”,承认自己的不足,从最基础的开始做起,扎扎实实训练,及时总结,虽然花时间长点,但是还是可以培养一种技能。
“智力渐进论”坚信自己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艰苦的训练。假以时日一定能够掌握某种技能。曾国藩在军事上就提出过"结硬寨,打呆仗"“越败越战”。他天资愚笨,也是通过这种扎扎实实学习精神让自己成长一代名臣。可见,智力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刻苦锻炼训练出来。关键是是否有这种意识,强烈的动力,科学的训练方法,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A1--过去的经验
初中一个班会上,有机会在公共场合讲话,因为没有准备充分。上台非常紧张,出现口误,出了洋相,惹起大家的笑话。从此开始觉得自己的性格很内向,不善言辞,不适合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或者是跟陌生人打交道。自己就喜欢一个人埋头去做学问和做研究,刻意避开公共演讲的场合。大学时候,我发现这是性格的缺陷,是可以通过科学锻炼实践去克服。所以,后来我有意识的抓住机会,增加自己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次数。每次说话之前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打好腹稿,以免出现因为紧张出现口误。慢慢的,大家也觉得我比以前变得外向健谈了。
A2--规划运用
在训练某种技能的时候,首先要有强烈的动机,一定要掌握这项技能。其次,建立足够的信心,相信“天道酬勤”,通过艰苦的训练和科学的方法,一定能够掌握。再次,在运用SWOT去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有的放矢去提升。
S-Strength 自己的优势。
W-Weakness 不足劣势。
O-Opportunity 机会
T-Threaten 威胁,阻碍的因素。
比如:我要学习掌握目标管理
S-Strength 自己的优势:有强烈改变自己的意愿,手头的资源丰富。对目标管理有过了解和接触。入门比较快。
W-Weakness 不足劣势。
时间紧张,需要抽时间跟课程看书写标签…最重要的是规划未来五年的计划。时间紧张
O-Opportunity 机会:
加入拆书帮的目标训练营,跟一帮小伙伴一起进步成长。
T-Threaten 威胁,阻碍的因素。
自己的拖延症和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