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曾说:“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
如今,时代发展迅速,我们的注意力常常被分散到各个不同的东西上,看似很忙,实则一点也不忙,因为她们把时间花在了很多对自己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渐渐地,很多人便会变得浮躁,着急。时间流逝,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
我想,在这样一个非手机和Wi-Fi不可的时代,很多人都曾陷入或正陷入这样一种状态。生活中的诱惑太多,但又缺乏自制力,一不小心,就深陷其中。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一个问题:一个人是如何成长与进步的?学习知识?很多成功的道理我们都懂,但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做不到,又是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我们没有将想到的方法落地,去实践,去反思,去改变。
对于这个问题,我近期也在不断地思考与实践。学习知识一定是可以帮助我们成长的,只是,这会受学习速度,学习效率及吸收能力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如果说,我们每天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做完一件事接着做下一件事,一整天下来,你觉得我们真正学到的东西有多少?很难说。
一.适当留白,思考问题
最近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心理学中有一个关于记忆的知识点: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其中,时间记忆的时间大约在1分钟以内,经研究,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18秒后回忆的正确率就下降到10%左右。而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学习了,了解了,知道了的知识,不过是在大脑中做了短暂的停留,并没有真正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其实,这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是我切身体验的。因为放假在家上了很多的网络直播课,听课的时候跟紧老师的节奏,自以为理解得很透彻,课后没有消化,第二天也便忘得差不多了。
那一刻,我才对心理学的这个知识点理解透彻。也从那一刻开始,我才开始停下来,给自己一些时间,重新去梳理自己的学习思路。
后来,在听课或者听书过程中,我常常会在总结完的基础上,抽时间去听听回放,每一次,总会有一些新的收获。
二.找对方法,立刻行动
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放假在家学习效率特别低,自制力差?过去我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我常常跑去书店或者咖啡厅学习,这也算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移除环境的影响。但疫情当下,又该如何调整呢?
于我而言,家的诱惑,不仅来源于舒适的床,好吃的零食,还有手机Wi-Fi带来的各种干扰。记得有位学者说过:“人之所以不可缺手机,是因为人是孤独的动物,手机是沟通的桥梁”。我不是一个喜欢主动沟通的人,但没有手机我也不行。
于是,我找到一个目前为止对我比较有效的方法:
1)关掉朋友圈,定时开关机;
2)将喜欢的对学习有帮助的订阅号标星标,只看星标更文;
3)将刷订阅号的时间用来看英文外刊;
忘了在践行的第几天开始,我开始不再受手机的干扰,可以在家投入地学习,并且我很享受这段在家学习的时光,它带给我很多的成长。不仅是知识的输入,还有精神的充裕。也许,人孤独,是因为缺少精神食粮。
三.提升思维,靠近优秀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在于金钱,而在于思维。“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而思维的培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自我投资,走向优秀的过程。作家李尚龙曾说:“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专业领域的高手,你一定要读书。作家把最好的时光放在书里,书中一定有你想要的答案。”阅读,是一个不断开拓视野提升我们思维的方式。
但仅仅阅读,是不够的。前两天,在李尚龙老师的领读分享直播课上,我发现,老师推荐的部分书籍,我有看过,也知道其中的一些逻辑思维,但是未能完全的学以致用。听课过程中,老师带给我很多思维的突破。
通过课程,我找到了其中的差距:学习需要一个消化与整合的过程,才能真正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内化的方式有多种: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给别人听,通过整理笔记,对比反思,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现有的一些情况整合资源来应用。
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思维能力的过程。所以,如果有时间,不妨多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向优秀的人靠拢,才能走进优秀的圈子。
最后,分享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学会构建自己的精英符号,才能成就一个更优秀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