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什么我们听了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苦逼了吧,有没有同感?身边的朋友时常发生感慨,这学和没学感觉都一个样啊!但身边也有不乏那种勤奋苦读,自认为学了很多东西的老铁,但你仔细看看他,也就还是那样。那这学习到底是什么梗?
1. 为什么要学习?
学习本身是好事儿,学糊涂了就是坏事儿。
很多人学着学着就把自己给学糊涂了,如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那就是停留在学习的表面,炫酷自我陶醉而已。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作者王小波谈到,自己思考所得的错误结论远远胜于不加思考别人给予的正确结论。同样,当代国民教父马爸爸谈到,你努力尝试得到的错误结果强于没有结果。
很多人以自己看了无数的书为骄傲,也有很多人钟情于参加各种培训机构的学习,学这样、学那样、似乎所有世间绝学都掌握在手,然而到最后还是没有用,于是对学习产生了质疑与心生不确定感,为什么我学了那么多,却还是没有用?
李小龙讲:“我不害怕会一千种功夫的对手,但我害怕将一种功夫练了一千遍的对手。”千招会,不如一招熟。这一招足以给以对手致命一击!没目标的努力,没计划的奋斗都只是作秀而已!
很多人的学习都只是停留了意识层面,没有进入思考层面,人类的内在本性都渴望被满足,生活需要仪式感,而如果学习也停留在仪式上,那就是对自己的时间最大的不尊重,也就是对自己的最大不尊重。
一个不懂的珍惜自己时间的人,往往也不懂的珍惜他人的时间,用鲁迅的话来讲,就是在谋财害命。
很多人听了很多大师的课,看了很多知名书籍,内心感到无限的喜悦,过后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学习时,学的爽。学习后,心里慌。而这只是违反了基本的原则,有本书恰好就叫《原则》,书里谈到“痛苦+反思=进步”,试问不跳出自己舒适区的人会有很大的改变吗?不反思会有很大的收获吗?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不愿多问自己为什么,不愿多去思考呢?
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思考它是一项工作量巨大很费心的事儿,于是人们会本能的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避重就轻,选择直接接纳知识,而不是深度思考。
每一本优质的书籍,都是作者所看所听所经历、所学所用、所思所想后深度加工提炼后的作品。
2.学习后到底能够收获什么?
学习后收获的是知识吗?是的,学习之后我们确实知道了很多的知识,懂得了很多的道理,然而仅仅只是而已。
所以,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在此不起作用了,它还差《刻意练习》里谈到的正确的方法为前提。
精准的勤奋胜于平庸的忙碌!
现在又要回到开篇提到的那句话“为什么我们听了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知识它本身不具备价值,只有具备能够将知识有效输出为他人创造价值的能力才具备价值。
一个人也不可能看完所有的书,听完所有的课,如果有如果,即使能学完,很多人也还是只是那样。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手机上各种乌七八糟的信息充斥在眼里,公众号文章随处看见,有温度、有温度的文章缺少的可怜。
因此,对于爱学习的朋友,学什么?在哪里学?怎么学?显得如此重要!我们不需要鸡汤文,需要的是那份具备人性关怀能够引起思考的共鸣。
说到这里,学习后到底能够收获什么?真正有效学习后,收获最大的是那份可以理性思考的认知思维模型。
时代在变,人心在变,知识也在变,唯当我们能够建立自己的认知思维模型时,方能以不变应万变。流动的是人心,不变的是人性。万变的世界,不变的原则。你我在以变化应对环境的变化,但愿我们能够以一颗不变真诚善良的心应对世界!
何谓认知思维模型?指的是一个人对于一个事物的看法与思考构建出来的思维体系。
3.最重要的是,怎样学习?
要了解一个人的工作方式,需要弄清的第第一点是,他是如何学习的。
许多一流的笔杆子都不是好学生——温斯顿·邱吉尔就是一例。
有关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笔头好的人一般不靠听和读来学习,而靠写来学习,这已成了一种规律。学校不让他们以这种方式学习,所以他们的成绩总是很糟糕。
学习的同时一定要记得研究规律。
实际上,学习大概有六七种不同的方式。
像邱吉尔这样的人靠写来学习,还有些人以详尽的笔记来学习。有些人在实干中学习,另一些人通过听自己讲话学习。(笔者就习惯于自言自语,时常自我沟通,时常向自己提问,问着问着就把自己给问明白了。)
我属于读者型还是听者型?我如何学习?这是你首先要问自己的问题。
但光这些问题显然不够。
我们还要有破筐思维,打破自己原有的认知。在当代的这个快速的变化世界里,曾经我们所掌握的技能,所学到的知识都有可能被淘汰。
这不是你愿不愿意的事,时代会强迫你去改变。不逆流而上,就只能随波逐流。
你原有的经验,在当下也有可能不受用了,要学会破掉自己的原有的认知,重新定义你所思考的。地球上的分界线,不是真实的边界,而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分界线。没有真相,只有认知,你认为它是啥就是啥!来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你认为你行或不行都是对的。
最后,我还需要知道哪种学习方式是最有效的。旧有的传统学习方式是坐在一个空间听老师传授知识,是最低效的学习方式。
最高效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实干!这个点,在学习金字塔模型中一清二楚。
世界管理学鼻祖彼得德鲁克提到,所有的学问都应以实践为主。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就是权威成就。
为什么你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学了那么多,还是没有用?
那是因为你学了那么多,还是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