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世上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尤其是妈妈步入人生的暮年,母子相逢,这种感情会更加剪不断、理还乱。
我自小生活在北方。在严寒的冬季,冰天雪地,寒冷入骨,整个人仿佛冻僵的的感觉,思维仿佛都停滞了。这也极大激发了慈爱母亲们为家奉献的精神。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手工编织一件时尚花纹的毛衣是女人们表达对心上人、对子女爱的最好的方式。大概是从八几年开始,编织毛衣就成为妈妈闲暇时光最重要的劳作之一。
编织毛衣讲究很多,从选择毛线的质量、颜色开始,到确定毛衣整体的整体大小、针数、花纹,都要和穿着者的身材、气质相匹配,很是耗费心血。时常一个细节考虑不周到,又要拆掉重来,许多心血付诸东流。
侄女、外甥女出生后,也有幸穿上奶奶、姥姥编织的毛衣,拍下了稚嫩的童年照。
95年我外出南方求学,之后就在南方生活工作、告别了北方的天寒地冻,从此冬天的穿着变得单薄,对毛衣彻底说拜拜了。
2008年我的孩子出生。充满喜悦的妈妈来看望孙孙时,拿出自己苦熬心血编织的小毛衣。妈妈一直生活在北方,最钻心的感觉是冬季寒风从脖子涌入的寒凉。年轻时为此犯了咳疾,久治不愈。医生劝慰妈妈要注意脖子保暖。因此妈妈在为孙孙编织毛衣时特地织了高领。孩子自小生长在北回归线,终年温暖炎热,哪里受得了这份苦?试过一回,就觉得脖子扎痒得难受,再也不肯穿上身了。
我呢,当年考上大学,妈妈觉得我成人了,特地新选了毛线,为我编织了毛衣、毛裤。之前我小时候,妈妈生活非常节俭,我长身体非常快,过两年毛衣尺寸小了,妈妈于是拆了重新按大尺寸编织。久了毛线褪色、保暖性能也不好了。而我,到了南方,一则气候温暖,没有冷到穿毛裤的份儿,二则说心里话,毛裤太笨重了,再也不愿意把毛裤捆扎在身上。
今年接妈妈来重庆时,妈妈又带上了毛裤。前几天气温陡降,妈妈又把毛裤拿出来嘱咐我穿上。心里非常不情愿,奈何天冷先将就一下。
“最后一条了,每一针每一线,太费眼力,实在也没有精力了。以后也是个念想。”在外安家后,陪伴妈妈的日子真心不多,妈妈戴着眼镜,操持着并不灵活的双手,一针一针编织着毛裤图什么呢?早跟妈妈说不冷,毛裤放着没用,送人处理掉都可以,妈妈总舍不得。说我发福了,又重新织过,看合不合适?其实,二十多年加起来没穿过几次,可妈妈一直收着备着,今年终于穿上身了。
妈妈看了看我试穿,说腰身有点短,再加几寸,补个松林带,这样冬天腰不进风。做好保暖,身体好。
一条一生割舍不掉的毛裤,我要好好收着备着。
Ps 妈妈说这件毛裤来之不易,是加厚款。不懂针法的膝盖穿一穿就有隆包。是一位吐鲁番的同事介绍的针法,打两针挑一针,这样毛裤才不会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