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获奖启示录》一
2020年10月日本优良设计大奖赛宣布了最终结果,中国设计获得168项优秀设计大奖,超过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20个国家的累积奖项总和。红点奖和IF奖中国设计每年也有600件作品获奖,听到这,你是不是要热血沸腾的认为中国设计崛起了?
说曹操,冷水马上就泼到。再来接下来的一组数字,日本优秀设计大奖全球参赛作品4695件,获奖产品1395件,其中日本本土获奖产品1064件,其他国家所有参赛作品少之又少,所以不客气的说,这个奖只是日本本土范围内的地方奖项而已。
小有名气的奖项依然如此,更有名气的德国红点奖和IF奖以及美国的IDEA奖项情况就更严重了,红点奖每年6000件作品有超过1800件产品获奖,40%以上的获奖作品都来自中国,近年还有渐渐升高的势头。针对这一现象,更有其他国家的设计师戏称,很快中国设计就要包揽全部的国际设计赛事的大奖了。
看看这密密麻麻满屏幕的获奖人员名单。。。
然而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如果中国设计水平真的这么厉害,能获得这么多的国际奖项,那么为什么中国工业发展体系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呢?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贯中之前就说过:红点奖其实徒有虚名,完全就是骗中国人钱的。罗永浩也说:红点奖是中国家电厂商最喜欢最参赛的奖项。近年来也有不少的设计大家也在说这些国际奖项的报名费都是智商税,即便如此,这个势头也没有丝毫减弱,各大厂商依旧纷至沓来。
中国各大厂商要对这些设计奖项趋之若鹜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家不懂这些啊,有这些设计奖项的背书,产品可以买的更好。因为目前中国全民范围上的设计审美还是没有提升上去,普通人对设计的关注度不够,自然而然就有大量的公司拿着普照奖当做终极大奖来宣传了。
这些奖项用超高获奖率(25%的获奖概率)加华丽的包装(完整严格的商业宣传逻辑)再加上模糊的奖项名称来吸引了很多设计不自信和民族不自信的外国设计作品来参赛,获奖以后,这个所谓的国际知名奖在外行人看来就成了装逼的资本,而最吃这套的恰恰就是咱们中国人和自诩为宇宙中心的韩国人。
像红点奖这样的国际大奖的设置逻辑和中国人传统思想中认为的奖项是天差地别的,获了奖还要自己交钱的确是有点出人意料的,但是哪怕是高昂的费用也并没有阻止大批的人去参加这项活动。毕竟对于公司来讲,可以用来装逼的面子工程比报名费要有价值的多了。
说了这些,也并不是要说这些奖项真的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需求才是他们存在的原因。针对于此现象,与其说一些鸡汤话,例如中国设计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不必在乎这些虚有其表的包装,我倒是觉得越是好设计越不应该故作清高,就是要多去参加,就是要多去评奖。有人会说了,好的设计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来,就是比差的设计要好,不需要奖项的认证也可以。在这里我们要说一下了,设计除了造型可以看得见以外,大多数的功能都不是那么容易感知到的,有些好设计和差设计也不是那么容易区分的,所以说,既然这些奖项的名头能给产品设计带来光环加持,那么与其让一些很差的设计拿着这些名头去骗人,为什么不让好设计也能锦上添花,让他们和在同一起跑线上比赛呢。
至于收取费用的问题,因为这些奖项都是经过商业运作的,没有资金是很难持久的维持下去的,而且作为商业奖项,只收取参赛者的权益包费用,其实恰好可以更好的脱离资本运作的商业黑幕。毕竟谁都不想看到,赞助商提供的歪瓜裂枣设计作品取得了优秀设计的奖项吧。如果真是这样,这种奖项相比也坚持不到能被称为国际著名奖项吧。我们理性看待的话也可以对那些反对意见说一句大可不必,哪怕被称作智商税,我们也是必须要交的。
为了中国设计的崛起而已。
有兴趣可以关注公众号:qichequping,汽车趣评的全拼。关注即免费赠送奔驰设计总监的《瓦格纳说设计》、ACCD汽车设计宝典《H-POINT》,还有其他各类设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