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善良的,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对生命的怜悯和敬畏之心。孩子小的时候看到小动物受伤哭泣是很常见的事情。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家长不必过早地评价是好还是坏,更不要让社会外界的评论影响到孩子正常生活,因为从本质上来说,怜悯每一个生命就是敬畏生命,这是每一个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今天刷到一条热搜,因为奶奶杀鸡打算过年改善一下生活,小男孩却大哭,称花一百万也要把鸡救活,家里所有人都没想到孩子的反应竟然如此之大。
至于最后,家人也非常无奈,为了让孩子不哭泣,只得把杀好的鸡给埋了,姑姑说这个孩子从小心软,每次看到乞丐都会找爸妈拿钱给他们。
其实这种场景在很多孩子的小时候都发生过,但这个事由于网络的力量,引起了大家广泛的讨论,而讨论中最大的焦点就是:
这到底算不算善良?我们的孩子需不需要这样的善良?
大多数人认为这件小事足以看得出这个孩子本性纯良,不杀生虽然在大人的世界不现实,但在孩子的世界中,他们是有自己理想的,这是最朴素的生命教育,家长应该抓住机会好好引导孩子如何去敬畏生命,这比后续的道德和法制教育更为重要。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件事没必要强调孩子善良,这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可以一边为鸡哭泣,也可以一边说“鸡腿真香”,很多网友列举了自己的童年趣事,认为让小男孩一个月不吃肉试试。
其实,我们应该看到问题的重点,需要就事论事,孩子本身对家禽和宠物是每个清晰概念的,根本不清楚家禽就是给人类食用的,和宠物是两码事,但正是因为不懂其中的道理,才显得内心善良的可贵,我们还是应该要予以呵护,而不是去直指要害。
其实,有很多大人这么多年来,到现在都不敢看杀动物的场景,但是也都直言自己喜欢吃肉,实在是矛盾。对于成年人来说,这实际上已经不是善良的范畴了,只能算是一种心理障碍,因为害怕所以不愿意看到。
这和10岁的孩子看到杀鸡大哭是两码事,孩子是因为不忍和善良,而大人则是心理上的障碍,那么问题来了,小时候的善良会不会变为长大后的心理障碍呢?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敬畏生命在本质上和不去杀生是两码事,但是小孩子并不能很好地去区分,这就需要家长去引导和教育,将鸡给埋了只能暂时缓解孩子的哭泣和情绪,但一个家庭不可能永远都不会杀鸡,如果每次都是同样的操作,孩子的思维势必就会形成定势,甚至很多人一辈子都不吃肉食,虽然这是人的选择问题,但对于全体的年轻一代来说,很显然是不合适的。
父母应该在事后主动引导孩子去区分家禽和宠物,要让孩子知道饲养家禽就是供人类食用的,这是正常的食物链,但我们仍然要保持善良的心去爱护那些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