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概括
Q:爸爸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成为“黑马”而不是“伤仲永”?
KEY:以身作则 尊重选择 细致保护
UC
心理学者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韦氏智力测试持证测评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我记得在“高分专家”里面,曾经有爸爸问过这么一个问题,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为什么有的娃成了“伤仲永”,有的娃成了“黑马”?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最近忙于艺考的林妙可,妙可北电落榜,成为了大家新追捧的热点。
网友对此大肆褒贬,放飞自我。当然在网上更火的,是她考前的那段采访视频,18岁的林妙可在视频中眼神飘忽,摇头晃脑的样子,弄得网友骂声一遍:
“你有去其他的学校报考吗?”
“嗯对呀!”
“为艺考准备多久了?”
“啊……去年年底吧”
评论下是一片差评:
在本U看来,林妙可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的确是把她推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风口浪尖上。孩子在本应拥有童真的时候选择了成熟,而在该成长的时候却选择了“天真”,这或许是孩子最大的悲哀,也同样是为人父母的悲痛。但林妙可事件我不想做过多的评判,因为这是她的人生,希望她能够往她想走的方向发展,大家也不要给予她太多的压力。
而我今天想讲的,是另外一个女孩的故事,她叫杨沛宜。这个名字或许对于大家来说是陌生的,那看看下面的照片,看看会不会勾起各位爸爸一些回忆?
“她唱歌公认好听,却因为长相,不能上台演出。”没错,她就是当年奥运开幕式里面,林妙可的声替。当年张艺谋认为她“不能代表中国”,于是没有让她上台。而九年后,当林妙可在北京感叹艺考落榜的时候,杨沛宜却在在广州参加了USAD China 2017美国学术十项全能中国赛,并且已经成功晋级,将要赴美参加决赛。
(右一为杨沛宜)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为什么在北京奥运的九年后,林妙可被网友称为了“伤仲永”,而杨沛宜却成为最大的“黑马”呢?
这个问题最本质的原因在于家庭教育方式上。
相信有很多同行的文章,已经把妙可的家庭分析了个遍。仔细点的爸爸可能会发现,在文章里面,甚少出现妙可的爸爸,仿佛所有关于妙可的教育都是由妈妈来完成。而对外的演出接洽等等,同样是由妈妈来完成,仿佛妙可是被母亲所完全掌控一样。妈妈不加选择地帮妙可接商演,束缚的不仅仅是妙可的自由,挥霍的不仅仅是妙可的能量,断送的更是妙可自我成长的路。
而沛宜的家庭教育则不然,沛宜的爸爸在沛宜被所谓的“媒体”封杀谩骂的时候保护着沛宜,更让沛宜选择自己想走的路,为她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
这种尊重孩子自由发展的做法,才是对孩子未来最好的保障。
那作为爸爸,要怎么做才能够让孩子成为“黑马”而不是“伤仲永”呢?
沉淀自身,以身作则
沛宜的爸爸是一个理工男,从微博内容可见一斑。他在自己的微博中,很少提到自己童星的女儿,多是自己对于自身所在领域的见解。可以看出杨爸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人。正如他在博客中贴出的这张手记。
而他对女儿的要求,也是如此。他要求女儿在浮躁的社会中,安静地提高自己的实力,不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在这种爸爸以身作则的榜样下,沛宜也倍受激励。为了能够保证每一个音的圆润,以及对歌曲情感的诠释准确无误,沛宜不断苦练,终于在8岁那一年,凭着她的艰苦努力,考入一直以入团机制严格、教学内容专业为名的世界十大童音合唱团——“杨鸿年合唱团”。
(第54届SEGHIZZI国际合唱比赛现场)
UC说: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作为爸爸的你,先要成为怎么样的人。
尊重选择,助力前行
杨沛宜的父亲,可以说在家庭教育上做出了很多的付出,也做出了很多的抉择。奥运会之后,杨沛宜接到了各种演出、广告甚至是影视剧的邀请,尽管出演影视剧的收入能够帮助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但是杨爸在知道女儿对演出没有兴趣之后,为了不要耽误女儿的时间,毅然拒绝了所有的影视剧邀请。
杨沛宜喜欢唱歌,杨爸尊重沛宜的选择,精心地帮沛宜选择一些适合她的舞台。杨爸选择的演出都有两个特点:一来是可以开拓沛宜视野的;二则是会对她的能力有所提升的,比如香港同胞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公益性质的晚会、与李云迪同台演出等。这些正式的,高端的演出可以更好开拓沛宜视野,提升能力。
(担任李云迪《红色浪漫》演奏会下半场的开场嘉宾)
UC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尊重孩子自身的选择,孩子才能够越走越远。
保护女儿,挡住喧嚣
在林妙可的母亲决定把林妙可推到众人面前,积赚人气的时候,杨沛宜的爸爸却决定把女儿保护在自己的身后,挡住成人的喧嚣。他只是想让女儿安静快乐地长大。
在奥委会公开承认杨沛宜之前,为了提高曝光率,当时杨沛宜唱片公司建议以她的名义开微博,但是被杨爸拒绝了。杨爸认为,开名人微博这事,对于沛宜的影响肯定弊大于利。“小孩子看到的世界,应该在小孩子的范围,不要涉及成人的世界,会对心灵造成冲击。有一些信息,别人的议论,小孩的理解跟成人完全不一样,如果有偏差,或者大人引导不够及时,对孩子的后续发展很不好。”
在沛宜15岁的那年,多家媒体曾尝试采访沛宜,并追问:“沛宜现在对什么感兴趣,她将来完全不考虑往音乐方面发展了吗”却只得到了杨沛宜父亲温和而坚决的拒绝:“我当然认为我女儿未来有无数种可能,但现在她需要过的是她15岁的暑假。”
UC说:爸爸的保护,不是指干涉孩子的决定,更不是指把孩子包得“密不透风”,而是指让孩子能够在一个相对身心安全的环境下,更加快乐安静地成长。
如今,杨沛宜已经从北京最好的中学——人大附中毕业,在自己的文化以及艺术之路上越走越远。
本U也相信,大家看完沛宜爸爸家庭教育方式后,会大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