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人生的烦恼莫过两种,一种是不知道自己,一种是不知道别人。
不知道自己,时常就会迷失,心里空落落的找不到方向,像蒲公英被风吹起,却不知将落向何方;不知道别人,时常会困惑,纠结在关系中或怨或恨,像石头压在心中,沉甸甸的无法移动。
小时候每次看到新的剧情,习惯性的会问父亲“这个是好人还是坏人”,每次父亲都会讲解一番人物故事,从而判断是非曲起直,唯独有一次问这个问题时,父亲说“好人也是坏人,坏人也是好人,看你怎么看”。那时我大概已经十岁,我想父亲也许认为十岁的孩子应该有一个全新的是否观了。但这句话在当时确实没有听懂,仍纠结在剧情中的是否曲直。心想虽然父亲不愿意明说,但自己也要分辨出一个结果来。长大后才明白,自己那么执着于分清好人坏人,是想找一个立场,这个立场确定了才能融入其中。
但是当时的话题没有结束,因为父亲并没有给我说透,也许即便说透,没有自己的体验也未必悟到。于是仍带着或好或坏的是非观步入社会。
一个初入社会的学生,在真正面对利益的竞争面前,一定是相形见拙的。遇到办公室政治,不懂内在的关系;遇到利益竞争,不懂对方的立场。于是矛盾四起。矛盾四起的原因是,认为自己是有道理的,自己观点是正确无误的,即便站在他人立场考虑也是在用自己的一套是非观。
对他人产生这样否定或者负面的情绪后,立场就越发鲜明,是非黑白理得清清楚楚,纵使自己利益受损,也不愿委屈求全,结果通常辞职走人。职场中如此,生活中莫不如此。每一个抱怨婚姻不幸的人都有一番遇人不淑的说辞,人人都是受害者。
前几日看历史感触颇深,我们的祖先从智人开始一路圈地扩张,哪一段不充满了掠夺与占有,上古以美德禅让的传说也被推翻,揭开“昔尧德衰,为舜所囚”的真相。我们从小被教育太多善良与正直的美德,成人后在赤裸裸的人性面前,突然手足无措了。
人性是什么?是墨家的取利避害,是边沁的功利主义。墨家揭示人的行为规则是“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义,利也。所谓唯利是图“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
真相总是如此,不以各人喜好来定。利,本没有对与错,即便一方面我们自然不自然的做着趋利避害的决定,另一方面又被那些“趋害避利”的行为撼动。
地震中不顾个人生命的人宁可将自己陷入危险也要为他人的生命争取时间。震后的结婚潮和离婚潮恰好是这两个人性的呈现,离婚的多是因为危难时刻不顾对方只顾自己,然而这也是人性使然;结婚的被对方刹那的舍身为己感动。但这一时的举动就真可以决定一生吗?
看到人性,至少会让人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烦恼。
这段时间一个演员的偷拍引发了是否应该为了孩子不离婚的辩论,类似的是否应该为了孩子放弃工作,是否应该为了升职牺牲同事友情,是否应该为了赚钱失去个人追求。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主观的利弊权衡。
人性促使趋利,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在对待同一个问题上,何为最大利,何为最小害,本身就是仁者见仁,选择的结果不同不过是“利”在各自心中的份量不同罢了。
如此想开去,便稍能理解不能理解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