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类拔萃
战国·孟轲 《孟子·公孙丑上》
【原文】
曰:“敢问其所以异。”
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汙不至阿其所好。
“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
“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今译】
有一次,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和他的老师谈论孔子的人格,询问孟子说:“老师,孔子与伯夷、伊尹相比怎么样?”
孟子回答说:“他们三人都是古代圣人,我个人就是学习孔子。”
公孙丑又问:“能不能将伊尹、伯夷与孔子相提并论,他们三人同称为天下的圣人,是不是一样的呢?”
孟子回答说:“当然不能相提并论,孔子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没有出现过像孔子这样伟大的人物,谁也没有资格与孔子相比。”
公孙丑又问道:“那么请问,(这三位贤人)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孟子回答说:“不同的地方差别就大了,你先了解一下孔子的学生是怎样评论孔子的吧。
“宰我、子贡、有若这三个孔子的学生,他们的智慧足以了解孔子,知道谁是圣人,假如他们道德不好,即使夸张一点说,再卑劣也不至于偏袒孔子,虚加赞扬他们喜爱的人。
“宰我说:‘依我宰予对老师(孔夫子)的看法,他比尧、舜高明得多。’
子贡说:‘先生见到一个国家的礼制,就能知道这个国家政治情况;听了一国的音乐,便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品德教育水平。我们老师的治国思想是千秋万代的君主所必须遵循的,哪怕百世以后,一百代以后的君王,也没有一个能背离孔子之道,任何人违背了我的老师的治国思想,他就治理不好国家。自有人类以来,没有出过一个像孔子这样伟大的人,无人能及孔子。’
有若(孔子的弟子,鲁国人,比孔子小十三岁)说:‘难道只有人类可分高低,才有高下的差别吗?凡是同类的都可以相比较,麒麟对于走兽,凤凰对于飞鸟,泰山对于小土堆(蚂蚁堆土的窝),河和海对于小水洼(路上的积水),它们都是同类,但是前者又都远远地超过了它的同类。圣人对于人民,也是同类,都是人。但是孔子却远远地超过了他的同类,大大地高出了他那一群,在他的那一群中冒着尖儿。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孔子是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赏析】
成语“出类拔萃”就是源于孟子对孔子的评价。
萃,聚集,草丛生的样子。这里指聚在一起的人或事物。
“出类拔萃”指某人的品质、才能或水平高出同类之上,top all of the others,超出那一类,stand out from the class,高出那一群。形容德才超越寻常,品德、才能超过一般的人。rise above the common he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