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的观点是这样:只有认知改变了,才能彻底地改变行为。
当然也有人认为,只要行动起来,慢慢地也会带来认知的改变。是的,这种看法也没有问题。毕竟,我个人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被事情推着走的,结果也慢慢好起来了。
说的就是我感觉自己抑郁的那些个年头,并不是认知发生了改变才好起来,而是到了什么年龄就做什么样的事情,慢慢地被这些人和事推着走,最终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有奔头的这条路。
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只有认知上真正地发生了改变,才能改善自己的行为,才能从痛苦的怪圈中真正地爬出来,找到生的希望。
我最近一直在读《道德经》,算是一只脚踏入了国学的大门。从经典中真的是体会到了它为什么叫做经典,又为什么能够流传下来。古人的智慧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它阐述了有关道的种种,教我们要顺应道的发展规律,做人做事也要积善行德……
在很多方面都改变了我的认知。比如说不必强为、要允许发生、要顺应人性、不可逆道而行……
而这些观点至少是我之前没有深入体会过的,但是,现在我却对它们甚是痴迷。很多的观点,让我的思想有所转变,从而带动了行为的改变。我慢慢变得不再管那么多事,不再在乎老公是否生活规律,不再关心婆婆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不再认为“什么就一定是正确的,什么就一定是错误的”……
认知的改变让我变得更加平和、沉着,心量也比以前更宽广。虽然并非时时如此,但至少比过去的自己有了显著的进步。
所以,我还是认为认知才是一个人改变的根本。而这本书《转念的奇迹》,从书名来看不就是让我们换个思路去考虑问题吗?只从字面上理解,就知道它跟《道德经》会有诸多观点是相通的。
于是,我对这本书感兴趣,想读,看能从中收获些什么,当然现代文比文言文自是好啃很多,也算是自己用来放松的方式吧!
这本书共20个小章节,我就不管作者是如何布局的。我就把对我自己来说收益颇深的内容分享给大家。我觉得有用的地方,也希望能对你有用!
作者的转念,经过我的消化之后,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我想转念这样转,我们就能收获更多的快乐了!
一、由狭隘到开阔(穿越时间线)
这个观点也可以用这些词来描述: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短到长、由少到多……
它是一个逐渐扩大自己视野的过程。就好比有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三维空间、四维……乃至更高维,常听人这么说,但是真正的到达这个境界并不是一时之事。
萌叔的解释更为清晰:通过不断升维,将自己置于一个观测者的位置,就像我们人看蚂蚁、飞机看片区、卫星看地球一样,太空看宇宙一般……当你处在一个观测者的位置,那么再来看人的时候,人不过是如一粒尘埃般渺小,那么自己在乎的那些事还叫事吗?
当你知道一切不过是体验而言,不过是给人看的一场戏而已,不过如刍狗而已,那么你与同事的矛盾、你与家人的不和、你工作上的不顺、你事业上的不成功……又何足挂齿?一切不过是按照宇宙运行的规律运行着而已。
当然,道理我也懂得很久了但是,但是依旧会如一个词所说的那样,仍旧会“着相”,仍旧会被裹挟在事态之中不能自拔。
所以,让自己变得开阔,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心量,是需要刻意练习的。觉察自己的情绪,通过不同的转念方式,一次次地将它化解,在多次的可以练习之后,形成肌肉记忆,当自己在乎得太多时,它自然而然地就会启动它的防御系统,让我们的情绪得以平复,让我们的内心得以安抚。
就像我现在与老公婆婆之间观点不一致时会起情绪一样,我慢慢地察觉它,并转变自己的观念,总会有令自己喜悦平和的那一天的出现。
在这一点儿中,作者有提到一个名词“穿越时间线”,就是当自己处理不了眼前的矛盾或事件时,就把时间线拉长。比如与老公发生矛盾,就想想过去,想想将来,那么此时的小矛盾,生命的时间线上就显得尤为渺小,这样就能很快地谅解对方。
三、由混乱到清晰(生命平衡轮,什么最重要,与心对话)
这里我想说一下“生命平衡轮”,特别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要自己忙碌的事情真的很多,有工作有家庭有健康有关系有梦想……
如果此时过着无奈的生活,作者这个方法特别好用,我也通过这个方法,看到了自己现阶段最需要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作者将生命平衡轮分为八块,像一个车轮,它们分别代表:职业发展,个人成长,自我实现,身心健康,休闲娱乐,家庭关系,社交朋友,财务管理。
我们可以给自己的这几项分别打分,如果满分10分,看现状分别能得多少分,再写出自己期望得到的分值,然后找到哪一项是自己可以主要撬动的支点,只要这一项做好了,就能带动其他几项的发展。
希望大家都可以拿出本子测一下,看自己最需要改变的是哪个模块,这样自己的行动也能更有方向,我就是花费时间好好分析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最需要提升的是职业发展的模块,它变好,它就可以带动我全部的其他项变好。
而如果没有花时间好好分析自己的情况,结果是不会这么明朗的,我的思路和行为方向也不会变得清晰。
还有画出时间线的分析,我也用清晰的时间线分析了自己未来想要成为的样子。
这些书本中都有详细的介绍,我觉得读书还是要自己动手分析和实践,这样自己能够有更大的收获。我就很感谢自己愿意精读一本书,愿意花时间画图写字,来发现更多自己之前未曾发现的自己。
四、由他人到自我(他人的评判,内心的想要)
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活在他人的评价里的,包括以前的我也是,现在也时而会担心他人给我负面评价,然后自己又要花时间去平复心情。
但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自己,并不是别人评价中的我们,我们要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问问它到底想要怎样,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昨天刚好听了林巨老师的一个视频片段,一位女性连麦,说三十多岁了,她学历很高、自己也创业过、赴国外留学六年,但是,现在是躺平状态,带着自己的女儿啃父母。
但是就是在这躺平的时日里,她发现了两个让她惊讶的事实,她从前的所有作为和原以为的梦想,其实并不是自己的梦想,画画搞设计其实是母亲的梦想,原以为自己的真爱是赚钱,后来惊醒,那事实上是父亲的梦想,而她到现在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想做的到底是什么。
但是林巨老师鼓励他说,你会找到的,不必着急,你正在回到找自己的路上。
是的,我也曾以为考个教师资格证是自己的梦想,做个教师是自己的梦想,开个蛋糕店是自己的梦想……但是当我找到自己的梦想后,我才发现,考证当老师,都是妈妈的梦想;蛋糕店不过是自己曾经的向往;真正做起来,才知道那不是自己的热爱,便迅速选择了放弃。
而自己内心的热爱,自己想要的东西,又怎么可能轻言放弃呢?
我做的最多的就是读书,写作,尽管我收入不多,尽管我累到爬不起来,我都不忘看几页书,写几段文字,我都不可能放弃,我就像需要空气一样需要着它们。
唯有自己的热爱才能有这样的力量,所以,不要听取任何人的意见,一定要去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当然找到自己的热爱并不是易事,多少人甚至穷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为什么而活。那么跟着自己的兴趣点走吧,时代不一样了,做一件事做一辈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变化是必然的,但是自己的兴趣点不会骗人,愉悦的感觉不会骗人,它承载着我们内心的声音,它终将带你找到你的热爱!
五、由不幸到有幸(不幸中寻找收获,讨厌的事情中寻找安慰)
事物都有两面性,一体两面阴阳合和,《道德经》中分不同的章节阐述过这样的观点。
一个人一件事物一件事情,它的存在或者它的发生,都有他的两面性,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一面。
而我们往往会陷入到它不好的一面中不能自拔,但此时,只要我们转念想想,一切就都能接受了。
比如,家中男士爱喝酒。我们很担心他的身体会出毛病,于是就矛盾频发。但是当我们转念想的时候,这个酒他是没喝,但是他心情不好了呀,心情不好是不是也会在其他地方出毛病啊,只不过是不是那个位置罢了!所以,还是允许不要对抗,他虽然喝了,但是他也开心了,结果不都一样的吗?
孩子不好好写作业,家庭弄得鸡飞狗跳;家人不听劝,没有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下属不听从安排,把工作搞得杂乱无章……即使如此,我们也要转念,想到这件事情发生的好的一面。
这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的密匙。
六、我能做点儿什么(不求完美,不惧失败)
这个观点是很实用的,但我们对现在的状态不满意时,我们接下来要想的是:“我们做点儿什么,来改变现在的状况?”
比如家里老人,她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持不屑的态度,那我就不能强为,只能看在这个环节中,自己还能做或不做些什么,以促进问题的解决或对问题持接纳的态度。这边是自身所要做的!
还有孩子,我想让她阅读,但是每次都要磨半天,自己很容易上火。现在干脆不管,谁说必须阅读才能活得更好呢?倒是家庭氛围和谐了很多!虽然有时还是有些不甘心,毕竟自己深知阅读给自己带来的益处,每当自己内心不和谐之时,就选择自我调节。
孩子做家务,做不到做不好的地方,是去教她做而不是直接抢过来替她做。
……
所以,当状况令自己不满时,不是责怪别人,而是想我还能做些什么?
所谓转念,就是让自己从长远考虑、有大局观、找到自己、看清楚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为改变现状做些有益的事情,总之是让我们的心变得越来越宽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大的。
认知的改变不仅仅是思维的转变,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重塑。通过不断转念,我们可以从狭隘走向开阔,从混乱走向清晰,最终找到内心的平和与力量。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认知的改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通过《转念的奇迹》,我学会了如何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行为,从而走出困境。每个人的经历和感悟不同,希望我的分享能为你带来一些启发。如果你也对这本书感兴趣,不妨亲自阅读,或许会有更多独特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