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新华书店去呆了大半天,家里的氛围实在是让我无法忍受,当然,我并没有排除是我自己的问题。
但是,我就是看到那两个人,看到这个环境,无法安下心来做事,只有一腔的怒火。
一会儿一个人过来找我,一会儿这事,一会儿那事。对于一个想要安静一会儿看看书的人来说,除了怒火中烧,想要逃离,还能有什么更多的感受。
忙完家务已经是十点多了,另外一个也没上班,我是真的需要外出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
于是,带着自己的手机和笔记本到书店去,那里安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只是,书店不一定有我在看的书,即使有,也大多数都是没拆封的。那我就不必浪费时间去寻找,直接看电子书就好。
大半天看完了《转念的奇迹》,我是喜欢摘抄的,这样能让我更加专注。我也能收获更多,很多东西不动笔,是无法深入地思考的。动动笔就不一样了,想写就写,想画就画,这也是电脑所不具备的。所以,我还是喜欢笔记本记录的方式。
最近,无论读什么书,读到最多的就是如何找到更好的自己,如何把自己看得更清楚。当然,很多时候,我还是觉得自己的思考不够深刻,但是读书已经比其他的输入方式能获取更多的内容了。
听书,必须根据听的节奏,没有太多个人思考的空间。看视频,有时也能收获很多东西,不懂的可以反复的看,视听也能给予部分的感悟。但是,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过于碎片化,不能成体系。
所以,读书,仍旧是最好的提升自身的方式。
今天通过这本书,接触到了“生命平衡轮”,它由八个部分组成:个人成长,职业发展,自我实现,身心健康,休闲娱乐,家庭关系,社交朋友,财务管理。而我最需要提升的部分就是职业发展。
我也简单地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时间线”,明白自己不能再被家庭琐事陷入到情绪里了,那样我每天都是无助的、绝望的、不快乐的,这对我的将来是百害而无一利。
那我如果不能克服这样的困难,那我只有想方设法地选择与她物理隔离,不然我几近疯掉病掉,又有何未来可言?
而转念当然是我应该修的,在迷茫时、不知所措时、艰难时、愤怒时、绝望时、恐惧时……都是我应当转念之时。
还有一个观点就是要站在时间线上去看待问题,这样看待问题的范围就会更加广泛、更广博,就不容易被事件被情绪所牵制。
我还看到了自己应该改善的地方,那就是尽量的柔软温和,坚硬和蛮横是需要自己持久地去修,去磨灭到的东西。
沟通是门艺术,这门艺术课,需要自己从内心中碰撞出火花它才会绚烂。
我知道我最应该听从的就是自己内心的声音,最近越来越多地听到有关心的声音。我想阳明先生的心学可能离我也不远了。
我有时并不希望自己成长太快,就好像我虽然为自己知晓了更多的《道德经》中的道理而倍感欢喜,但是,同时我的内心也充满着忧伤。
我在想,越看得多关于这方面的道理,似乎越有看淡事事的感触,如果的确如此,那我还能拿什么来让自己对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敏感呢?没有对世界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不同的感触在里面,那我还能写出好的作品吗?
那么,我到底该如饥似渴地吸取这些方面的养分,还是应该放慢一下自己的脚步,让自己对这个世界再多一些更加敏锐的感触?
无论哪方面的想法都让我无所适从,而我每每在这样的时刻,都是选择了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不纠结不内耗,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感受什么就感受什么,尊重自己的学习的行为,也尊重自己每时每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