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主题】
本书的导言解读
【本节简介及学习收获】
本节主要是对《精神分析案例解析》这本书导言部分的解读,包括治疗师的主观性与投情性、经济与形势的压力,以及商业模式是否适用于治疗行业三部分。
通过深入学习,你将对精神分析这个行业的大体形势有进一步的了解。
【思考作业】
你对精神分析有什么认识?你为什么对精神分析感兴趣?
1
大家好,很高兴跟大家在读书会相聚。今天我们要开始《精神分析案例解析》这本书的第一讲。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南希•麦克威廉。他是一位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取向的作家、教师以及心理治疗师。
接下来我们再来介绍一下这本书。这是一本很临床的书,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咨询师以及治疗师,都具有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它包括导言和结束语,一共12个章节,是一本非常适合精读的书。所以,我们打算分十次课来学习。
为什么这本书能够那么吸引我?不只是南希这里面介绍的各种的理论和一些技巧,而是他穿插在这本书中不断出现的一种很谦卑的态度,这个态度就是精神分析的态度。如果你能够那花时间读完这本书的话,我想你心理咨询的水平可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看看导言部分。南希提到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是:让读者了解如何将诊断过程与临床工作的实际紧密相结合,使其更有意义;第二,让我们了解诊断和预后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复杂关系;同时,我们还要去了解诊断对治疗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还有如何将诊断与心理发育的阶段联系起来;第五,如何既能注重描述性诊断的特异性,又能兼顾诊断的普遍性。
好,接下来看导言部分的第二页,关于主观性和投情性部分。这里提到,在经验主义科学家的眼里,人类的主观性通常会被视为精确观察之大敌。而在临床治疗师的眼里,主观性却为深入了解人类打开了方便之门,这是研究其他学科的科学家所无可企及的。
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主观性和精确观察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有一个问卷叫做SDS,也就是抑郁自评量表,我想我们心理专业的工作者们可能会知道这个问卷。那么这个抑郁自评量表,它是一个相对比较精确观察的问卷,关于有没有抑郁的情况,需要患者根据条目如实回答。但是实际上,对于不同的抑郁患者,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可能完全不同。
我举个例子,一个是忽略性的抑郁,一个是压抑性的抑郁。那么,对于忽略性抑郁的患者,我们可能更多地给他一些情感上的支持;对于由于压抑导致抑郁的患者,可能我们会更多地让他去宣泄自己的情绪,在这个时候我们可能需要更多地去聆听,而不是去给予他积极的回应。
精神分析是一个主观性的科学,而分析师的投情则是了解患者首要的工具。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是抱着什么样的初衷,加入到心理咨询工作中来。曾经我被问到一个这样的问题,“如果心理治疗师自己也受到过很严重的创伤,那他怎么能够去胜任心理咨询的工作?”实际上我想说,如果在创伤之后,你获得了成长,那么它就会变成一个非常有用的资源,你就可以更好地去理解来访者,更好地跟来访者共情。
当然,这里头可能我们还要做个人体验,让我们更有效地使用既往的这种资源,而不是影响我们对来访者的咨询或者治疗。
在导言部分的第二页,南希举了一个例子,我想花点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他说道,“我被允许以我的常规方式,诊断某些通过录像带呈现给我的案例,并在看完录像带中描述问题的患者后,填写一张问卷。当我看完录像之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录像带中正在描述症状的妇女,肯定不是患者。她在摄像机前的表现,完全缺乏一个求助者所应有的痛苦情感氛围。”
“研究者证实,录像带中的妇女确实是个演员,但是研究者要求我无论如何将她想象为真正的患者。但是,我做不到用常规的诊断方式来满足实验的需求。”
所以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对于心理治疗来说,因为它是一个主观性的科学,可以说我们越主观,那么我们看到的东西可能就越客观,我们就越接近科学和真相。
2
那么接下来看看导言部分的第四页,关于做一名世纪之交的治疗师与心理治疗师。南希提到,正当心理治疗日益摆脱了它的瑕疵,关于其有效性的可信报道日益增多的时候,我们却面临着形势与经济的压力。
当然,他所说的形势与经济的压力是美国的。在这里我想举一个我们国家的例子。我的一些被督导的学生、个体职业的治疗师,或者受雇于某些工作室的治疗师,因为没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平台,他们来访者的来源是有限的。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发现他们对来访者有讨好的倾向。
有过临床实践的咨询师,可能有这样的经验,精神分析师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这个设置包含什么?比如说,如果来访者迟到,可能五十分钟的时间他迟到了十分钟,那么就只剩下四十分钟。在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可能就很难坚持这个原则。他们会害怕来访者会对他不满意,因此会把时间补足。
或者是在治疗的间期,来访者说要给治疗师打电话说一个事情,这个时候治疗师可能会控制不住接这个电话。这些行为从设置的角度看,是冲破设置的。当然,从伦理的角度看也是有违伦理的。
我们越往后退,就越脱离了心理治疗师的这个椅子。可能我们今天能够接他的电话,明天我们就能够出去跟他吃饭了,所以这个是我们要特别小心的。
那么我们要干嘛?我经常会跟我的学生强调,你要做到的,尤其是在学习的初期,要按部就班地去做事情。或许你还没有太多的体会,但是随着你渐渐地按部就班去做,你的体会就会越来越多。
在这个地方,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的体会。在我长期的临床工作过程中,我发现这个设置实际上扮演了一个父亲的作用。这个父亲的作用会让人有安全感,会让大家有种非常稳定的感觉。治疗师严守规则,会给来访者一种非常有安全感的感觉。他是有原则的,他不会随便去动原则的东西。
我们这个在治疗中的共情,就像扮演了一个妈妈的作用。那么治疗的设置和治疗师的态度放在一起,这个来访者就有父亲的尊严、稳定性和力量,又有母亲的温柔和关爱。所以这个设置本身其实是有非常重要的治疗作用的。
3
然后我们接着来看第五页。南希提到对公司及商业模式是否适用于治疗行业表示高度的怀疑。他说,“尽管我发现,很难想象有一天人们会不愿向受过严格训练的治疗师寻求治疗。但是如果敷衍塞责也被当作心理治疗的话,那么用不了几年,就会有许多人认为他们已经试过治疗,却发现根本无效。这样的结果是,他们不会愿意再试一次。”
我想那些话并不是危言耸听。每一个来访者动了求助的念头时,再到付诸行动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的,而这种勇气也很容易被不当对待所消灭。
我们要知道来访者能够来找我们寻求咨询的内心其实是比较脆弱的,我们可以想象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来向我们求助。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他被不当对待,他可能很快就会再次丧失信心。有可能他们以后都不会再寻求心理咨询了。那么对于来访者来说,这就是一种伤害,违反了我们伦理原则的第一条不伤害原则。
所以我们每一个专业的工作者都负有保护行业环境的责任,这本书常常让我感受到这种责任和担当。比如在第六页,他说,“研究生课程的学生们以为精神分析治疗的讲授者,一定是位固执己见的医生、一位弗洛伊德的忠实崇拜者。他们还相信这样的治疗师,在治疗的头六个月一言不发,然后突兀地告诉患者,她具有阴茎嫉妒。促使我写本书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希望将传统分析观点以及现代分析理论带进课堂,精神分析思想也许从未得到过真正的理解和关注。”
在南希看来,分析性心理治疗并非一套可以独立于治疗师的技术。一个有着敏锐直觉及类型的人,尽管培训经历相对缺乏,也可能成为优秀的治疗师。所以对于这份工作来说,成熟的人格水平是很重要的。
当然,如果觉得自己因为早期有些问题,而导致人格水平不是很成熟,可以早早地选择去做个人体验。这个时候对于你来说,个人体验可能就更加重要。
为什么我想跟大家分享这句话,是因为我们有一些咨询师刚刚从业的时候,可能会非常没有自信。比如说,觉得自己理论基础也不够,技术也不行,而迟迟不敢接来访者。
但是最近我的一个学生让我开始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其实他几乎没有经验,在一次督导的过程中,他的反应让我觉得他有这种能力去胜任这个工作。因为他有敏锐的直觉,也有非常强的内省能力,当然还包括他的共情能力。
另外,南希说,“我希望本书以一种现实的视角,展示评估与治疗的艰难性、可能性和局限性。”我想跟大家强调一下,实际上,评估的过程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可能需要不断地进行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然后再提出假设、再验证假设。
好的,到这里我们今天读书会的内容就结束了,我们下节课见!
【领读心理咨询师】:李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