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课标、明教材、提素养——双减之后的学业评价

为什么?怎么做?

依据双减政策规定:推进评价改革:

准确把握考试功能,深化新时代教育,了解评价导向

教育质量评价是撬动教育质量提升的有力杠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运用科学评价手段,真实诊断学生学业水平,以评价引导教学、教研、管理的改进,提升教育质量。

教师实际教学中:存在如重知识讲解、轻能力培养,重课堂传统手法的应用、轻现代教育手段的辅助,重碎片知识的过手、轻学科核心素养的搭建和渗透,重集体“一刀切”式的提升、轻个体差异化的帮辅,重教师教学重点(难点)的研究和设置、轻学生学习重点(难点)的研究和设置等问题。

深圳南山区“712”学业质量评价改革打破传统一纸试卷“论英雄”的状态,以期末卷面测试为70%、过程性评价为10%和学科综合展示评价为20%的比例进行计算,总分值为100分,每学期汇总后折算成等级填入《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报告单》。

卷面测试中,小学1-3年级不组织考试,小学4-6年级、初中7-8年级由南山区教研室统一供题测试

过程性评价则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包括课堂表现、课外学习、作业评价等内容

学科综合展示评价上,则分为学科综合性答辩和学科必选、自选评价。其中,学科答辩上,上学期在4-8年级每个年级指定一个学科先行试点,学生每人答辩3分钟,新学期将增加新的答辩学科。

评价的方式要全程化、多维化、多元化和多样化.命题的核心是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北师大南山附校小学部在遵循南山区“712”模式的基础上有了学校自己的新模式“6112”。“6112”包括60%的期末测试,10%的期中能力测试,10%的过程性评价和20%的展示性评价。

学业质量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校课程中所取得学业成就的测量和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以国家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广]学科教学和自学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最后,再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过程。

一、学业质量评价的内涵

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依据

(一)有关学科知识掌握的证据

(二)有关学科能力形成的证据

(三)有关学科核心价值观发展的证据(四)有关学生学习品质 养成的证据

三、学业质量评价的落实

四、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业评价理念的转变

(一)评价的目的开始转向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以往条件下简单的选拔和鉴定

(二)评价的内容从只偏重学科知识向同时关注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转变

(三)评价的方法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传统的纸笔考试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考查方式

(四)评价的主体从教师单一评价学生向提倡多主体评价转变

(五)评价的时空得到了很大的扩展,从原来仅仅在教室里进行各种测验和考试,

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境,在他们的各种学习活动中进行动态评价。

五、当前学业质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

学业质量评价的问题:

第一教学现状与评价体系的不匹配

第二学生学业评价的全面改革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第三缺乏对学生学业评价的制度性保障以保障评价结果的准确和公正

学业质量评价的对策:

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学业质量评价有效性,其次要提高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并高效利用评价结果

另外学业质量评价应始终基于课程标准,关注学习的整个过程运用多种技术,进行评价,用好量化评价这个工具。

语文评价中包括:积累运用,阅读,写作,分数占比:基础20.阅读理解40.习作表达40

提高阅读速度,读题速度

六年级数据:阅读量3241分钟,书写量1400字,46分钟,共计57分钟。

命题步骤及方法

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

学业评价的"四化"评价

1.“多元化”学业评价强调专业多元、内涵多元、过程多元、时机多元、情境多元、方式多元、人员多元、计分多元及结果呈现多元化。

2.“人性化”学业评价着重于评价中心学生化、学业评价计划化、评价内涵同理化、结果呈现增强化及结果解释正向化。

3.“精确化”学业评价强调编制历程标准化、题目编拟通则化、题目分析质量化及结果解释定锚化。

4.“统整化”学业评价则重视课程与评价计划化与统整化、教学与评价整合化与适性化欣及学期评价计划化与精致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