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6
如果你的家庭教育越来越累,说明你应该 转向了:
(1)由“过度在意”孩子 转向 “适度放松自己、活出自我”。
如果你很在意孩子,那么从小到大会有许许多多让你担心 让你累的理由:孩子在园里挨打吗?孩子在园里能吃饱吗?孩子在园里开心吗?为什么最近不愿意去幼儿园了呢?孩子有好朋友吗~为什么祂老是自己玩呢?孩子这么好动,上课能注意力集中吗?孩子刚上一年级 成绩就一般,以后能考上好大学吗?别人的孩子都报课外班了,我该给孩子报什么班呢?我是不是该请请老师~让老师多关照一下孩子呢?……从事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20年来,我遇到太多焦虑~心累难熬的家长,我发现几乎感觉特别累的家长都是过度关注孩子的家长,孩子的一举一动始终影响到祂的心情,甚至一整天一整天的没有心情做其他事情,更甚者都没有时间和心情留给自己! 最戏剧性的是 这些家长的孩子们好像并没有因为家长的过度关心而变得好起来~反而更加不稳定。为什么呢??因为过度焦虑、心累的家长已经不自觉的使自己变成了一个“负能量 ”场,每天一点点把消极的情绪意念传给了孩子,其结果就是 孩子的负担更重了、信心更低了。
怎么办呢?唯一的方法就是 放松自己,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到自己身上来~用自己的良好状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 你必须认同并身体力行以下几点:
* 与其时刻关注孩子,不如 拿出点时间了解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做到 “抓大放小”~劳逸结合!
* 孩子的问题,绝不是一天形成的(当然可能会在某一天 爆发),所以你不要指望会马上能解决好~否则只能增加你的烦恼和不安。
* 不能说“百分百”,但却很管用:孩子的问题,多半是映射家庭问题,改变孩子 先从改变家庭开始。
* 正确的亲子关系应该是这样的:浓浓的爱的同时,要有鲜明的界限;宽泛的自由同时,要有坚定的规矩。(即:爱孩子,但不能事事包办、不能让孩子黏你,3岁后要使孩子能离开你 走向小朋友们)
* 有些问题,你的孩子可能是“受害者”,于是你总担心是否会继续……可是担心有用吗? 如同流感病毒来临时会感冒,但感冒的总是体质弱的。 所以有时,“受害者”也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一样。 这样看来,当孩子是“受害者”问题出现时,你更不该过度担心,而庆幸孩子“度过了一劫”~必会增加一次心智!因为孩子的未来不会一片阳光,偶尔会有阴雨。
想到这些,你必会轻装上阵,无论是孩子状态好时,坏时,你都能表现的从容一些:给足孩子成长的时间、空间、自由;给足孩子成长的力量、勇气、信心。同时,自己也能把精力留给自己一些:全力工作~给孩子一个优秀职业者家长的榜样;精心生活~给孩子一个温暖 阳光的温馨家庭;开心爱好~给孩子一个开朗 豁达的人生楷模。
(2)要让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方式,由“成人化”转向“儿童化”。
上面第一条,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不能因为有了孩子,而失去了自己,眼里心里全是孩子,孩子毕竟是要长大离开家庭而独立的,夫妻俩才是长长久久的相伴,所以,我们大人要有留给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那么,这第二条呢,正好相反:“孩子虽小,但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方式,不应该成人化。”可是现实中,许多的孩子常被家长带进成人聚集或娱乐地方,而变得早熟,早熟的孩子 迟早留给家长一些棘手的问题,包括敏感脆弱、易受伤害的性情、易受挫失望的性格、学习后劲不足、人际关系不佳、好胜心 虚荣心太强等等。
下面现象是主要的成人化生活环境方式
* 大人和五岁前的孩子常常 交流、解释、灌输。 这样的孩子最易察言观色,比一般孩子的自我意识更早清醒。我们成年人之间解决问题常常是通过交流解释能够完成,但是:小孩子是行动者,他们“先行动再感受最后思考”。所以成人那一套不管用或者说有很大隐患。
*生活中充满 快速、过度娱乐、繁重内容、节奏性差、信息量过多等等都是现代成人生活的主要因素。 这些环境方式很不适合幼儿的成长!而 简单、重复有节奏的生活才是小孩子们真正的心灵之需。所以,千万不要像大家普遍说的那样(多把孩子领出去见见世面长长见识,对孩子好),那是杀鸡取卵!
*重成果不问过程。
我们大人尤其领导们常常这样说这样要求。如果你也这样要求或教育9岁前的孩子,你就把孩子给坑了。对小孩子来说,他们游戏、学习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其过程中 隐含着孩子们一生受用的想像力、好奇心、思考力、自信心!
最后请家长认真观察我说的这些现象,做个真正懂孩子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如此,你的家庭教育就会越来越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