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体系的自洽
我们判断一个理论体系是不是有价值,关键是看三点。
- 第一,自洽。就是按照现在人类的思维水平,有没有发现它内部的逻辑矛盾。如果没有,就叫自洽。
- 第二,他洽。它能不能解释现在人类知识总量中发现的那些事实。
- 第三,续洽。这个理论体系成立之后出现的新知识、新事实,能不能放到这个理论体系中加以解释。
如果自洽、他洽、续洽这三者都成立,这个理论体系当下就成立;如果将来把它颠覆和证伪,那也是因为人类观察世界的尺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新的尺度没有出现之前,我们只好接受它,这就是一个理论体系的价值。
人类首次建立起来的宇宙模型--托勒密的“地心说”
地心说承认地球是“圆形”的,并把行星从恒星中区别出来,着眼于探内索和揭示行星的运容动规律,这标志着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大进步。
- 地心说最重要的成就就是运用数学计算行星的运行,托勒密还第一次提出了“运行轨道”的概念,设计出了一个本轮一个均轮模型。
-
按照这个模型,人们能够对行星的运动进行定量计算,推测行星所在的位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
在一定时期里,依据这个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正确的预测天象,因而在生产实践中也起过一定作用。
也是古代的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使得西方人习惯用相对性思维来描述物体运动。
这套理论体系在哥白尼之前的1000多年是满足是自洽、他洽、续洽,因此理论体系是成立的,能够指导东西方人民的思想一千多年。
地心说本身在当时人们看来太完美了,这个世界观有着一套物理理论以及严密的数学体系的支撑,而且也十分符合人们的常识。
哥白尼刚提出日心说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理会,也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因为这套理论一开始并不完善,甚至是没有地心说预测日食和月食来的更加准确。
因为哥白尼当时只是被太阳和地球的位置调换了一下,并没有否定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发展出来的天球理论,依然延续着大球套小球的这个世界观。
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其他看起来位置经常会发生变化的行星(从水星到土星)当然包括地球在内以正圆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在这些行星的轨道外依然是恒星天,以及由上帝掌控的原动力天。
由于他所说的行星轨道是正圆,所造成的后果就是这套理论完全没有由托勒密建立起来的本轮和均轮宇宙模型预测行星运行规律更加精确。
直到1609年伽利略通过自制望远镜观察到绕土星运行的卫星以后,当时人们才觉得,原来宇宙也不全是像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所说那样天体都在绕地球运行。
伽利略的观测事实开始撼动了地心说,不过开始让人们完全接受日心说是因为开普勒的工作,他在17世纪提出了行星运行的三大定理。
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这套理论否定了宇宙运行的圆形轨道,指出了行星运行轨道都是椭圆的。彻底击碎了几千年来的天球宇宙模型。
这时的日心说才真正以其简洁的模型、精确的预测展现出了科学真理的魔力,当然世界观的改变,就需要新的物理学的出现,来解释一些由于宇宙模型的改变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