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8年4月22日,我组建的“春天家教咨询团”正式"挂牌”成立了!这是过去的我没想到的事。说心里话,我对“微信群”这个民间虚拟组织是持比较排斥的态度的。因为它即牵扯精力又浪费时间,还没有太多收获。更没想过自己要建群当什么群主。虽然如今社会,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十几岁的中小学生,谁没(主动或被动)加入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群组。
我也有十几个群,但没事不在群里说话(只有家庭群和工作群偶尔说点事、发点消息),关键是不想打扰他人。也基本不发(不看)朋友圈,都说朋友圈有“三多”,微商多,广告多,鸡汤多。偶尔我也发几组家里花开放的图片显摆显摆。因为养花是我目前的爱好之一。
几年前兴起“QQ群”时,我非常热衷,几乎每天都畅游其中,乐此不疲。但随着社交新媒体微信的迅速普及,方便快捷的微信群逐渐取代“QQ群”。尤其发明了语音功能后,吸纳了很多老年(不会打字)用户。一些头脑灵活的人,扑捉到商机,朋友圈成了商圈,微信群成了卖场。还有知识付费的讲座,微课等。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我们的时间被碎片化,低效化,商业化绑架着。
02
前些日子我写了几篇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的文章,受到一些家长的欢迎。有人建议我是否能组建一个群,给关心这样问题的家长搭建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聊聊自己的心里话。我想:是个好主意!能让更多的有教子苦恼的人发声,既能帮助自己,也能提醒他人,还能集思广益解决更多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考虑再三,下决心建公益群。目的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原则是:不发广告,杜绝微商,不使用语音。我越来越觉得使用文字交流是对别人时间的尊重。
因为同样一段话,看文字几秒钟,听声音几分钟,有时还听不清楚,需要重听。而写文字是发布者费事,但读者省时;相反发语音是发布者省事,收听者费时。哪种人更懂得尊重别人,一目了然吧。
当然语音,电话交流简洁快速,直奔主题解决问题,所以更适合亲人,熟人之间使用。陌生人使用语音,电话,就有打扰他人的嫌疑。
03
我建群的开场白是这么写的:
”大家好!应朋友们的提议,春天姐,把愿意分享自己教育体会的微友们聚在一起,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敞开心扉,放下平时熟人间的面子与顾虑,尽情聊一聊咱家那惹咱们生气的“熊孩子”的糗事吧!我们群的宗旨是谈育子困惑,聊具体方法,群策群力,互帮互助,解决问题。不分享一帆风顺成功的学霸经验。那不是我们想吃的菜,送给别人去品尝吧!”
第一个抛出的问题是:“我家孩子是女孩,她是比较内向,熟悉的人还可以,不熟悉的话少,不是那种属于能闯的孩子,想报师范类院校,也觉得师范类好就业但是不知道报哪个好?看看哪位姐妹有高见,给出出主意?”
第二个问题是:“去年11月9日查出乳腺增生结节,左右都有,左10*8右9*13结论3级。3月后复查,左成了10*5,右为10*14,结论4a.有医生劝我做掉,也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这又过了2个月了,准备5月10日再去复查。有没有人懂得这方面,能不能给我些建议。谢谢了。”
第三个问题.......
看看我们群不仅聊教育的困惑,还有健康问题 咨询呢?热情的微友七嘴八舌地谈了自己的体会。不管对错,都值得肯定。因为那是大家热心助人的一片真心啊!
我们的日常聊天更是内容丰富,一吐为快地真心交流。没有人讲“传销式”的励志鸡汤,而是用朴实的语言,谈自己教育的困惑、焦虑,同时也给别人出出主意、想想办法等。虽然不敢保证每招都管用,但最起码可以让困惑者,暂时得到心里的安慰和适当的情绪疏导。
我不喜欢那种把自己及家人描绘得十全十美,好像她生活在象牙塔,就没有一点瑕疵,使人听了看了她们的幸福故事后,不但没有缓解苦恼和焦虑,倒显得自己无能,孩子是废物。引起更加 强烈的焦虑情绪。所以远离他人成功鸡汤故事,试着讲述自己失败的过往,才是我们走向快乐幸福的开始。
下面截取几段聊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