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925到东关车站,上来了一位高中同学,退休以后每天坐车回永宁一趟,去捣鼓自家院里的小菜园。他是老师我是个农民,可是说起种菜的事来,他仍然能当老师,什么时候种什么,怎样用地膜育苗,我这个农民可没他在行。
虽然他当了老师,以前毕竟是农村的,我们的共同话题自然就多起来。从父母的身体健康说到孩子工作情况,接着又聊到延庆和永宁的重大变化。特别是农村的变化,从八十年代到现在,你很难找到儿时的痕迹。
以前每个村子里都有小学校,孩子能在村里读到五年级。现在村里早就没有学校了,学校的房子多年前就卖给村民了。孩子们上学要到永宁去租房子,以前那么出名的永宁中学,早已成为了历史,只能变成了小学校。
以前农村人都爱串门,出门基本上是不锁门的,邻里之间相互照应,跟一家人一样没有戒心。现在的人心眼慢慢多了起来 ,相互照应变成了互相提防。看不到有坏人吧,可基本上到处都是摄像头,几乎家家安装了监控设备。
农村里看不到年轻人的影子,还坚持着干农活的,都是跟我岁数差不多,或者是比我还大的人。干活的都是有儿有女的,五保户们整天游手好闲,到处转悠着玩。他们有退休金,还有低保钱,小日子比有儿有女的要滋润些。
以前大街上可以随便放东西,现在大街上干干净净,晾个衣服都不行。新农村建设房前屋后都不让种菜,学人家城里人弄些花花草草。老头老太太脖子上挂个老年卡,拿着1000块钱的退休金没事坐车去瞎转悠。
村子里不是柏油路就是水泥路,新房子盖的越来越漂亮。大街上看不到几个人,一处大院里最多住两个人。你盖再大再好的房子,孩子们也不会回来跟你一起住。再过些年我们这代人老了,农村是不是变成空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