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婴幼儿期

婴幼儿时期(0——3岁),儿童发展了一些基本能力,成为他们感知自我及日后与环境互动的基础。这些能力包括:

1、信任他人

2、形成安全依恋

3、发展并维持对自己和他人的稳定意识

4、理解并调节情绪

5、发展语言和其他认知技能

儿童与主要看护者的早期关系对这些能力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的成年期问题和行为模式通常是整体性的,包括以下方面的障碍:

1、自尊管理以及维持稳定的自我意识

2、信任他人并与他人维持稳定关系

3、自我调节

要了解婴幼儿时期的成长史需要涉及以下方面:

1、儿童的出生环境

2、主要看护者的特征

3、与主要看护者早期关系的质量

4、分离和心理创伤史

从出生到大约三岁时筑造内在基础的时期。这是婴幼儿期,在这个时期,儿童要学习去信任他人和形成安全依恋,建立对自己和他人的稳定的认识,发展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和内在状态的能力,并且获得重要的认知能力。

一、与主要看护者的关系

在生命最初的几年间,婴儿必须至少跟一个人形成一种可靠的、始终如一的养育关系,他们能够感受被无条件地爱和关心着。

建立了牢固的二人关系的儿童确实是幸运的,他们有了有利于未来生涯的内在基础。他们通常会感到自己拥有被爱的能力,感到人们会关怀他们、理解他们,并且认为就算生气也不会摧毁他们的爱。

二、“足够好”的父母

在足够好的教养下,儿童应该能够发展出如下所讨论的至少一种能力。

三、婴幼儿会发展出什么能力?

1、学会信任

一旦跟周围的人建立联系,儿童便开始培育信任。

婴儿的需求若能得到主要看护者的正确有效的反馈,就会逐渐发展基本信任感——其核心的积极预期是他的生理和情感的需求将得到满足,并且可以依赖他人获得舒适与安全的环境

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来说,这是第一个阶段,信任对不信任,即希望品质。如果这部分受损,严重程度会发展精神病性人格结构。

2、形成安全依恋

形成安全依利安达额能力同样源于最初的二人关系。依恋是在时空上联结一个人和某一特殊他人的持久深厚的情感纽带。

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和混乱型依恋。

3、发展对他人的认识

客体恒常性:对主要的看护对象,认识到即使看不到,他们也没有消失,而是独立地永久的存在着,这种能力叫客体恒常性

客体恒定性:大约两三岁时,儿童对主要看护者才会形成稳定持久的印象,即使当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也会保持这种印象。这就促使了儿童理解了人可以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这叫做客体恒定性

4、自我体验与自尊调节

当婴儿从早期看护者那里获得的是一致的鼓励和信任的体验,以下信念就会得到强化:他们可以安全地探索世界,可以勇敢地迎接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看护者若是对儿童的需求不敏感,没有给予相应的反应,或是缺少对他们的情绪反馈,就会使儿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他们往往在此后的生活中会遇到更多的自尊调节方面的极端问题。到了成年,他们极度依赖别人的意见来显露他们的自尊,他们会常常徘徊于对自己能力的过度自信与根深蒂固的自卑感之间

5、思维与自我调节

(1)、学会调节情绪

(2)、思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