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电影下架之前,姐妹淘三人去看了这部《第一炉香》。
关于这部电影,网络上大部分是负面的文字,甚至戏谑其为《第一炉钢》。其实我看下来觉得还好。除了梁家宅院不够深广、居然只能在狭窄的走廊跳舞,显得小家子气;葛薇龙略微壮硕、梁太太过于美艳、范伟演什么都是范伟之外,这次倒拍出了香港黄梅季节那种湿湿嗒嗒、黏黏稠稠的味道,镜头感也很好,浓郁盈透的绿色实在叫人赏心悦目。彭于晏虽然少了一点阴沉气,但也算是有一张广东式的硬线条的脸,同时也演出了风流浪荡之子的感觉。就连原作中轻描淡写的卢兆麟,也被赋予了更多血肉,助推了情节的发展。
我最喜欢睨儿,无论外形还是神韵,最接近原作描述,唯一遗憾就是穿的衣服过于素白,以及后来那场抗拒乔琪乔的戏。原作中说她穿了“雪青紧身袄子,翠蓝窄脚袴,白地平金马甲”,那是红楼梦时代丫环打扮,那种金翠辉煌的感觉却用了素净的颜色替代,让人总觉得差了一点韵味。那么泼辣、心思缜密、八面玲珑的一个丫鬟,居然会为了薇龙,苦苦哀求以及毅然拒绝乔琪乔,怎么都难以让人信服。
年轻时看《第一炉香》,总觉得葛薇龙是个爱情脑,为了抓住那一点爱情,什么自尊、自爱、自强都可以放下,最多赌气地说一句“ 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一个“白净皮肤”的上海小姑娘,遇上了“没有血色”、“和石膏一般像”的高个子、孩子气乔琪乔,激发了内心深处的母性。我以为一开始薇龙是被他吸引,后来是完全为了他不爱她的缘故,因为他明明白白地告诉她,他能够给她的,不是婚约,不是爱情,而只是快乐。女人有时候真是很奇怪的动物,惟有得不到,才越发想拥有他。因此为了得到乔琪乔,薇龙不惜出卖自己年轻的身体不断得到金钱,从而能维系那一份脆弱的关系。虽然李碧华在《青蛇》里早已点明“当局者迷,每个女人都以为自己稳操胜券。每个女人都以为男人只爱她一个,其他的是逢场作戏。”爱情,只是隆冬枯枝上的一点残阳,你远远看着很温暖,其实枝叶根本没感觉。
可是看了电影,深夜坐地铁回家,细细品味。徒然发现哪里来的什么爱情,有的只是残酷的人性。《小窗幽记》里说,世人艰难处,多从贪恋处见。命运就是一只看不到的大手,推着所有人走向属于每个人的人生。眼睛没有老去的姑妈终究是美人迟暮,年轻时力排众议嫁给了一个有钱的老头,一门心思候他死,最后他是死了,可惜她也老了。于是内心无爱的荒凉,需要不断地一个一个的年轻男孩子来填满,睇睇是工具,亲侄女也是可以利用的工具,毫无亲情可言。乔琪乔则天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不爱任何人,只为自己活,吃软饭对于他而言,远远好过没钱的日子。葛家是中产之家,薇龙从小也是娇养惯的,甚至在看到姑妈给她准备的满满一衣橱的衣服时,她也自嘲自己和三长堂子里买进一个人没什么分别。可是,她已经对于这些日子以来的生活完全上了瘾,现实虽然那么肮脏、复杂以及不可理喻,但她已经不愿意回头。爱情,真是一个完美的借口以及遮羞布。有了爱情这把大伞笼罩着,婚后的薇龙整天忙着,不是替乔琪乔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似乎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事实真相是她已经离不开这样的生活,她自愿沉溺在这样的生活中,不肯自拔。
从这层意义而言,电影和小说差异还是很大。张爱玲是不带感情色彩、冷酷地表现人性。你看到了什么,就是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就是什么。即使有各种诱惑的存在,但葛薇龙本质上就是一个贪慕虚荣、迷恋奢靡从而自甘堕落的人。而许鞍华则带了悲悯去看待人性,她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杂糅在电影表达中,试图为了这些人性套上种种理由以及可以原谅的借口。
但回过头去想,人生每时每刻都存在选择。落满尘垢的一生,冰清玉洁的一生,都是自己的一生,与其他人又有什么关系?如同喝一杯酒,从来不为醉你,只是为了醉自己,只要你愿意承受醉酒的后果,哪怕明知那其实是一杯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