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守旧容易,创新难。我觉得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思维和观念上的守旧当然比较容易,常被人们看成是懒惰的象征。比如大到一个国家的没有生机和活力,小到一个人的百无聊赖。现实生活中,守旧和创新都不容易。许多时候,守旧甚至比创新更难。
在过去的农耕时代,一位木匠父亲,一定希望把他的手艺传给自己的儿子,事实也大多如此。他的一个或几个儿子都是木匠,儿子的儿子也是木匠。只有没有儿子可传的人,才把手艺传给外人。
然而,到了工业和信息时代,这些守旧的观念和传统就开始松动,及至最后终于土崩瓦解。一方面,机械化、自动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使手工业小作坊再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通过读书实现了鲤鱼跳龙门。于是,当木匠的父亲不再让儿子跟自己学手艺,做儿子的也不愿意窝在家当木匠,他要出去读书,他要出去闯世界。据说,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每年都会有一些传统的职业消失。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旧事物都会被新事物所取代。马未都在法国旅行时,朋友请他到巴黎的一家老餐馆吃饭,据说这是一家百年老店。去了之后,并没有发现这家餐馆有什么特别之处。里面的摆设与其他餐馆并无两样,只是餐馆的位置比较好,透过玻璃窗能清淅的看见巴黎歌剧院和街心广场上的游人。餐厅的桌子不大,座位也不宽绰。但是主人却自豪地告诉你:这家餐馆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却依然存在;告诉你吃其实比战斗更重要。
欧洲人的守旧让我想起了另一件往事。2000年的时候,因购买一台大型机械设备被邀请去意大利一家公司参观访问。除了到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地参观以外,东道主特意把我们请到比萨看斜塔。这座看似即将倒下的斜塔,每年都会倾斜一点点,如何把倾斜度降到更小,是一个需要创新的科研难题。这家公司的经理自豪的告诉我们,他们公司的设备参与了斜塔的“扶正”工作。同时还告诉我们,他们公司原来也是一家公路桥梁施工企业。由于施工中买不到所需要的大型的先进设备,他们的老板想到了自已研发和生产,最后变成了一家既能施工又能生产先进工程设备的知名企业。
看过比萨斜塔之后,我对欧洲人的守旧又有了一层新的认识。斜塔和那家法国餐馆都是旧事物,把它们保存下来,就是一种守旧。但是这种守旧并不容易。前者是因为人们离不开吃,离不开对吃的场所的眷恋;后者是因为人们欣赏斜塔的奇特景观,并利用自己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设法延长这一旧事物的寿命。
不由得想到,守旧与创新的边界有时是模糊不清的,有时候,守旧是为了更好的创新;有时候,创新却是为了能够守旧。也许就像水城威尼斯终有被越来越升高的海平面淹没的一天一样,比萨斜塔终有会倒下的那一天,但是你不能说现在的守旧和“扶正”没有意义。
我常想,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斜塔是永远扶不正的。这就像当前再先进的医疗技术也不能使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返老还童一样,只能在一点点的延缓他的不断衰老。但是,“延缓”衰老不是逆周期生长,“延缓”衰老也不是不衰老,只不过是一种试图降低速度的衰老,因为无论人还是物,出生、成长、衰老、消亡的自然规律是无法逆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