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对于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带着这个问题询问过上千名学生和家长,在课堂上授课时、在操场上散步时、在接待家长时,我会问用平缓的语调好奇的目光抛出这个问题。我得到过上千种不同的回答,内容不同指向相同。
毫无例外,在孩子们看来,学习是为了考上好大学;在家长们看来,学习是为了过上好生活。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大学是“好”大学呢?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生活呢?
毫无例外,主流认为的“好”便是一种“好”。接着问,“那你自己认为的好又是怎样的呢?”
毫无例外,仍旧是主流所提到的那些“好”的内容。孩子们看来,“好”就是能够自由、富足、权力、影响力;家长们看来,“好”就是生活安定、身体健康、衣食无忧。
我不再往下追问了。每当如此,我会急切,答案不停的在内心翻滚如蓄力许久的蒸汽,冲开喉咙发出声音。急切仍旧保持一份平缓,不需克制,习惯了散文式的语言表露本就快不起来,虽然讲述答案的冲动不可抑制。
“人的生命意义由我们每个人自己所定义。”
“学习首先求智慧、再次求幸福、最次求生存。”
“智慧乃是对当下的理解,对过往的谅解,对未来的预解。”
如果我们一生只是盯住生存,一生也就在“生存”层面打转。活的像头被胡萝卜引诱的驴子,一路奔波只为近在眼前的那颗胡萝卜。走呀走呀,一面抱怨着路途的崎岖坎坷,一面鼓励着自己,用假想中努力的自己最后成功咬到胡萝卜来克服日渐对生活的倦怠。
殊不知如此的人生正在被骑在自己背上的物欲所戏弄。理解这样的人生,所以同情每一头负重前行只为眼前的驴子。
如果我们一生思考着幸福所在,或许会陷入到“幸福陷阱”之中。对于幸福的追求会变成自己精深上的捆绑,对拥有视而不见,对生活变得挑剔,对自己变得刻薄。或许会抵达幸福的家园,在那里体验到自在和生命的丰盛。
对于幸福的追求,结果如何,没有担保人,除了本人没有谁可以保证自己的人生。保证抵达幸福之境的只有获得智慧的你。
智慧哪里寻?
有没有发现,智慧就在学习之中。所有的困扰,所有的难题,所有看似无解的危境,在智慧面前烟消云散。
乌云密布严严实实的遮住天空,天地一片昏暗,白昼如同黑夜带着暴风雨的消息,摇动着树冠披挂着浓绿的樟树,即将到来的骤雨在云层之间储蓄着力量,随时准备着从万米高空砸落下来。我们急行归家,我们心无恐惧,我们知道雨过是洗净的碧蓝天空。
因为我们有生活的智慧,所以我们不惊不扰。
树枝上的鸟雀战战兢兢的等待即将到来的“世界末日”,虽然鸟儿经历过许多次这般老天的“故伎重演”,却看不破这点天地的伎俩。
人由襁褓中稚嫩的赤子,经历学习,复归于专注静看天地运转的成熟赤子。
获得了智慧,幸福常伴,生存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