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得起意味着能全分类应对,放得下如何处理呢?我们暂且认为是要能接受最糟糕结果,或者说是不完美结果。
有了全分类应对方式,理论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怕各种问题出现,但应对方式我们说了算,应对结果我们说了不算,因为还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应对结果有多种可能,达到预期的,达不到预期的,甚至严重糟糕的,能接受最糟糕是衡量放得下的标志。
不接受得失的意思是,虽然得到了,但不如预期,不如别人,容易心理失衡;如果失去了,本来就不舒服,一旦认为失去过多,更容易心理失衡;这些就表现为患得患失,放不下。
最糟糕的得失结果,是指心理失衡的最差情形,包括认为得到的远远不够,失去的太多太多。
举个例子,我们知道了看人心理状态说话,即不正常的顺着说或不说、不健康的提问说、健康的用道理方式说,可是知行合一难,往往是知道不容易,做到更加不容易。
再比如,我们可以用全分类方式来炒股,可这个方式却不能保证一定盈利,还有止损可能,当然还有更多的心理因素。
为此,需要继续讨论如何接受得失,我们不接受得失的根源在哪里?
从心理层面说,这就是自身具有的个体局限性!
个体局限就是我们想克服却无法克服的部分,也就是知道做不到的部分。
比如,当我们“掉向”时候,明知道东西南北不对头,可就是转不过来,有许多故事,如上四年大学只要回宿舍就转向。
再比如,太阳东升西落,理性知道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可是真实的感受就是太阳围着地球转。
以上还可以有理性认知,许多错觉一旦陷进去无法改变,比如最简单的线段错觉,你拿两本一样长短的书,纵横放置,一定会认为竖着的要比横着的更长,不信互换位置还是如此。
再比如夜晚看到的霓虹灯,楼房亮化图案,看似图形转化奔跑,其实都是错觉,不过各种颜色灯泡在有规律闪烁罢了。
这些错觉和局限,是每个人都有的,因为我们心理活动都是基于当下的反映,过去不准确,未来是预期,当下只是一瞬。
说了这么多,就是试图说服自己接受自己局限,这些局限让我们有应对方法,可无法决定应对结果,从使用方法到最后结果呈现,这个过程充满了各种干扰和不确定性。
这些局限导致结果不完美,甚至最糟糕,也是屡见不鲜,比如好心办坏事,比如本来说句好听的话却说的一塌糊涂,比如不说还明白越说越糊涂。
这些局限我归纳为5种,包括自我中心主义局限,人格气质类型局限,情境局限,时间和空间局限,必须真正接受这些局限,才能接受得失结果,才能接受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接受最糟糕不完美的结果,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假设结果最糟糕,接受向死而生,未知死焉知生,才有可能避免最糟糕结果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