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作伴下江南——忆乌镇之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鲜花盛开的5月,带着14岁的八年级青少年一路奔向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苏州,南京,乌镇,早已在十年前造访过,心间荡漾着绿的水,白墙灰瓦,几根斜竹倚墙之记忆瞬间浮上心头。此次带着同学们一起游学,有激动,也有了太多的责任,责任依旧掩盖不了,一颗激动游学的心。   

      一路热火朝天的交流,终于动车到了江南,下一站为乌镇。吴冠中先生写的《桥之美》中有“茅盾故乡的桥,细柳拂丝,与桥掩映,的确有销魂之美。”对于欣赏习惯北方以博大为美,以庄严为美的北方人来说,乌镇之秀美熨帖着每一寸心间。 

        远远的,“乌镇”两个黑字静静地卧在白墙黑瓦之上,其中“乌”字之一“横”还是四个点,诉说着乌镇的典雅。乌镇分为东栅和西栅,今天我们去的是东栅,同学们排好队进入乌镇之小巷,乌镇两岸的木房屋吊脚于水中,木屋略显焦红焦黑色,诉说着它的古老与故事。木屋之间的河流穿东栅而过,本地人摇着橹悠闲地从河西向河东而去。偶尔来一座石板桥,从这岸通向那岸,站在石桥上,向远望去,仿佛看见那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但是眼前过来的却是跑着笑着闹着的男孩子,一声“老师好”,让人不仅哑然一笑,此地此景,上演着不同时间,不同人的故事,时空已然不同。   

      白色的墙,镶着弯弯曲线形状的灰瓦,在阳光下更显静谧,布坊,酒坊,小工艺品店在乌镇两岸鱼贯而排,印染花布被竹竿吊得很高,仿佛瀑布从天而降之蓝色花雨。同学们在酒坊里走来走去。看看酒糟,酒罐,探寻着酒的做法,有一位同学还买了一瓶酒,要带给北京的父亲,不仅为他竖起大拇指。 

      到分组去茅盾故居的时候了,茅盾故居一进几开,有书房,居室,梁前匾额,干净整洁,展览着茅盾儿时、求学以及长大后的作品。想象一下,这个石板路上曾经飘过一个充满灵气的小孩子的背影。江南乌镇之绿水源熏陶了他的灵性,白墙掩映着芭蕉,给了他灵感,只有江南才能孕育茅盾文笔之隽永,能描述人间之心灵。   

    人濡染于天地之间,每一寸土地之厚实,每一片天空之自由,孕育人之灵气,想必,这些,14岁的孩子也有体会吧。   

      转过桥,听见戏曲之咿咿呀呀,原来真在唱戏,一袭青衣在小小戏楼上牵衣甩袖而唱,同学们围在戏场里看,聚精会神,虽然听不懂戏词,但是孩子们的心灵想必也被拨动了吧。戏曲之美,乌镇之美!       

      心灵之审美非因一句戏词,一场美景而提升,而因经常美景之熏染,凌厉之壮美而陶冶,想起往年,登临泰山到南天门,心胸满满,能体会古人登泰山而拜之庄严。   

      愿这些孩子们游学回来更能读万卷书,探寻书之幽微,也祝愿他们走遍天下,探寻景之绚烂,归来后,都拥有博大而丰富的胸怀……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参加#未完待续,就要表白#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在时间的荒原上,没有早一步,...
    铭upc阅读 188评论 0 1
  • 北京西部,与河北交界,连绵山峦之中,有个叫清水的地方,山青水秀,常年云雾缭绕,着实名副其实!四年前有幸在这...
    寻核舍阅读 714评论 4 1
  • 最近写作,除了写写自己喜欢的故事之外,偶尔我也会去分享自己在经历、阅读与思考中的一些感悟,每个人独特的人生体验会逐...
    廖玮雯阅读 3,007评论 3 26
  • 1.可爱的兔子 2.简笔画蔬菜,水果
    有趣文叔阅读 141评论 0 4
  • 好久没画画了…… 有没有什么画画的素材推荐呢?条件有限,就要简单的画就可以,希望看到的朋友能给个建议,谢谢
    天涯星辰阅读 145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