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二姐秀玲一扫往日的低沉,信心满满地出门了。她到单位报到后,开着自己的小车,驶过红绿灯路口,朝着青竹村驶去。
青竹村位于翠石村的下游。两村依山傍水,一条清澈的翠石小河把它们连在了一起。他们同生一块土,共饮一河水,过去因贫穷还是连姻的亲戚村。
秀玲开着车,看着河边一路的毛竹,又望望山坡上的南竹,心里高兴极了。往日里熟视无睹,如今在她眼里这就是财富,待开发的金山银河啊!
一个半小时后到了,停好车,她一进院子,“阿姨好!”“阿姨好!”美兰的两个儿子高兴地跑了过来。
大儿子叫大贵四岁,二儿子叫二贵三岁。他俩常在院子里玩,每次见到秀玲来,知道准有东西吃了。家里穷,能吃上面包、水果就是兄弟俩最快乐的事了。
美兰不在家。丈夫因车祸双脚成了残疾,不能干活了。家里还有年迈的婆婆,只能做家务。
就这样,美兰一个人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秀玲每次看到她就同情,望着她的家况就难过。
“李健!美兰呢?”
“下地干活了。”她丈夫一脸难色,慢慢地垂下了头。
“我今天赶来,想和你们商量件事。”秀玲望了望,李健不语,继续说:
“昨晚我与我弟商量,他给出了编织篾制品的点子。另外,我姐说她包销!”
李健仍不语,从屋里望着院子外他那两小儿子,不禁泪湿。老妈妈看见儿子欲泪又止,“唉!”的一声拿着湿糠去喂那几只母鸡了。
秀玲将两儿子吃余的面包和水果,放在以往的位置后,说:“我母亲及姐弟屯着一些衣物,下次我来给你们带上。”
“谢谢!要你费心了。”李健又垂下头。
“我能帮上你们,尤其是两个小孩,心里高兴!”
“唉!”他低头哀叹了一声。
这时,干活的美兰回来了,她想看看儿子俩吃了上午否,儿子小那怕是白粥也得吃饱啊!她唯一的希望就是他俩了。
“美兰,干活回来啦?”秀玲一下兴奋起来。
“嗯!早上趁太阳未烈,多干些活。”她没有一点高兴的样。
“大贵、二贵我已给面包他俩吃了,台上还有你吃啊!”
美兰脸上掠过一丝笑,而后泛红地说:
“唉,又要你破费,实在过意不去。”
“我们的生活比你的好,拿来你们就吃吧!”
“哎,留给孩子吃,谢谢你了!”美兰满是感激。
“不用客气!哦,今天我来想和你们商量件事。……你们只管编织篾制品,我姐包销售。你看怎样?”
美兰听了,脸上渐渐沉了下来,心里满是怨气:“咳……!不信这么多了,这次种菜养猪,赚不了几个钱不说,白白辛苦了大半年。村里一些种竹子卖笋的,更是本钱也得不回。我认命了!”
“这次不同,主意是我弟梁秀文提出的,信息来自他们的市场调研室长的亲身经历。”
美兰说:“梁秀文我知道,就是翠石村扶贫第一书记,是你弟呀!那翠石村为什么不兴办?他们也有竹林啊!”
“他们建了个种养园,已开始脱贫了,所以我弟推荐你们发展,以免两村竞争吧!”
婆婆喂了鸡,在一旁听,这时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是能赚钱,他们自己会不做吗?”
“梁秀文的为人是好,这我相信。但许多主意、路子,看起来行,开始做也不错,但坚持了不久,就卖不了了,即使卖也没钱赚!”李健开始说话了。
他望着屋里那一套编织工具,心里多想重操旧业,况且自己残了,可双手还能做啊!若是真有销路能赚钱,家里就宽松多。“唉!”他又哀叹了一声。
秀玲循着李健的目光,也看见了那套工具,虽她不敢肯定。但她想起了之前婆婆说过,婆婆的丈夫曾是村里篾编的一把手。
虽她丈夫不在世了,但一定把手艺传下,秀玲信心倍增:
“我姐秀美是个商人,专营土特产批发的,她的销路直达江浙和两广一带。你们尽管放心!”
“唉!开始说得很好,天花乱坠。可到了关键时刻,人去楼空,最后受害的还是我们乡下人。”李健说得在理。
多少年来这样的事比比皆是,受害人屡见不鲜,怪不得啊!秀玲明白了,说:“我姐说,可以跟你们签销售合同!”
“没多大用处的。她自己最后都无法销去了,也亏了不少,你还要她的命啊!”美兰说。
美兰是个勤劳善良的村妇,做事获利总是考虑别人先。秀玲决定,无论怎样也要帮上她一把。
秀玲只好暂谈到此,先回家吃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