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个管理本义,每个管理者都需要知道

你的公司是不是存在着这样的普遍现象:

有5%~10%的公司员工,一上班就是来挑毛病、和你对着干的,公司的制度他都看不惯,组织的决策他都有不同想法;

有15%~20%的员工,他做出的东西就是不合格;

有20%的员工是蒙着做事,做得对与错,他都不知道为什么;

有20%左右的员工能够做出正常绩效。

只有20%的员工的工作,是高绩效的。 

也就是说公司中有约50%的员工,其工作没有正常产生绩效,这是多么大的浪费? 

尽管管理者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学习过不少管理知识,尝试了很多管理制度,但是总是看不到理想的效果。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其实都是源于管理观。只有清晰的管理观,才会有清晰的管理行为,才会有合适的管理标准。 

一、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我认为管理观的第一个内容就是:管理只对绩效负责。很多人并不理解这句话。 

1、功劳与苦劳

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 

“我虽然没有功劳,但是我也有苦劳。” 

但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讲苦劳是对管理的第一浪费。 

2、能力和态度

直接产生绩效的是能力,而不是态度。 

谁产生绩效,谁就最重要。当态度转化为能力,才有用。 

3、才干和品德 

品德和才干一直是对于人才评价的两个基本面,但我们面对的事实是,我们所面对的下属,一定不是德才兼备的。 

有人开始反驳我,问我如果一个人能力很强,才干很好,但是品德极坏,那不是对组织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吗? 

我同意这个说法,但是品德只有在遇到重大挑战时才能评价,通常情况下,我们很难去评价一个人的品德是好还是坏,管理要承担的责任就是让人没有机会去犯错误,让品德转化为才干,创造绩效。 

所以学管理,要看经济学和组织行为学。 

必须要说明的是:在两个时间点上,德比才重要。一是在招聘员工时;一是在提拔员工时。 

二、管理是一种分配 

管理者一定要懂得把三样东西分成等边三角形:即权力、责任、利益三角对等。 

几乎所有管理出问题,都是因为三者的不对等。 

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分配,需要特别提请注意的是,这里分配的是一种责任,而不是权力。我们在管理中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分配权力。必须明确,权力分配的依据不是岗位,而是责任。 

三、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这其中含有两个重要的认识: 

第一,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决定; 

第二,管理水平不能超越经营水平。 

在一个公司中,“经营”是选择对的事情做;管理是要把事情做对。 

从时间的分配上就可以知道,你是经营大,还是管理大。

— THE END —

本号致力于分享“领导力、团队与职场”相关内容,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