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剪辑师工作需要做的“前戏”。
就如我们做运动之前,总需要做一些热身运动,活动一下筋骨,这样既能更好的挥汗如雨,也能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
剪辑师的任务,简单说,就是对拍好的原始素材,通过剪辑的手法,使完成的影视片能充分体现编剧和导演的创作意图,并让它更丰富和完善。
编剧,通过文学剧本传情达意。
导演,则是用分镜头剧本并加以导演阐述,来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
因此,剪辑师的“前戏”,就是好好阅读和研究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以及导演阐述。但是,文学剧本和导演阐述毕竟是文字上的传达,而处理素材的重要依据,还是分镜头剧本为主。所以,理解分镜头剧本才是我们剪辑师的重中之重。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分镜头剧本。
镜号:即镜头顺序号,按组成影视片素材的镜头先后顺序,用数字标出,可作为某一镜头的代号。
拍摄时,不一定按这顺序拍摄,但是剪辑是必须按这顺序号进行的。
有些是多台摄像机拍摄的,还要标明机号。
机号:现场拍摄时,往往是用2-3台摄像机同时进行工作,机号则是代表这一镜头是由哪一号摄像机拍摄。
前后两个镜头分别用两台以上摄像机拍摄时,镜头的连接,就在现场马上通过特技机将两镜头进行现场编辑。
若是采用单机拍摄,后期再进行编辑的录制,标出的机号就没有意义了。
景别: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它代表在不同距离观看被拍摄的对象。
技巧:技巧包括有摄像机拍摄时镜头的运动技巧,一般在分镜头剧本中,在技巧栏只是标明镜头之间的组接技巧。
时间:指镜头画面的时间,表示该镜头的长短,一般时间是以秒标明。
画面内容 : 用文字阐述所拍摄的具体画面。为了阐述方便,推、拉,摇、移、跟等拍摄技巧也在这一栏中与具体画面结合在一起加以说明。有时也包括画面的组合技巧,如画面是属分割两部分合成,或在画面上键控出某种图像等。
解说 : 对应一组镜头的解说词,它必须与画面密切配合。
音响效果:在相应的镜头标明使用的效果声。
音乐:注明音乐的内容及起止位置。
转场:场景与场景之间之间的过渡和转换,有无技巧和技巧转场之分。
备注 : 方便导演作记事用,导演有时把拍摄外景地点和一些特别要求写在此栏。
再看分镜头剧本时,我们要思考几方面的问题。
镜头分切的因素和未来镜头有机衔接的关系。
场景之间的转换,是利用什么?人物对白、主体动作、还是镜头运动,亦或是音乐、音响等等。要留意转换是否符合剧本的内容、风格。
画面是否运用特效,明确特效的目的,“五毛钱”的特效,还是真正服务于影视内容,就看你做的逼真与否了。
声画配合上,要注意音响和音乐是否能渲染出那种想要的氛围,不要恐怖片放个喜庆的音乐。
最后,分镜头剧本毕竟是导演用文字(有些会加一下绘画本)来阐述的,与实际的镜头肯定会有区别,这个时候就要发挥咱们用镜头讲故事的专业能力,多和导演沟通,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了,很多片子不一定有那么专业的分镜头剧本给到剪辑师,就如当下流行的短视频制作,可能就给你提供一个草本,上面大概写个剧情,其他的就靠剪辑师发挥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捋顺一下剧情,按照剧情发展去剪辑就好。
有则用之,没有也可以好好剪片,不用去谈论别人的不专业,做好分内事就行。
未完待续。。。
如果你对我的故事感兴趣,对影视感兴趣,就一起关注影小白的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