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触欧阳修,是读他的《醉翁亭记》,少年时并不懂他的文章有多少文采,只是读他的文,觉得朗朗上口,读来顺畅而已。
而真正细读其文,是做教师教读。当时一读再读三读,才明白,这文是真正的好。第一段环环相扣,句句相扣,由远及近的介绍醉翁亭,一连串的“也”字,文气之贯通,语言之精到,真正可以做到一字不可增,一字不可减。且佳句一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即成成语流传千古。
最欣赏的是他的写景段,山间朝暮之景,四时之情,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只用两个短句,就描绘出山间的景色,云雾缭绕,变幻无穷,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试想,雾有多么美。记得曾经有一次爬山,半山山腰上突然有一团云雾,慢慢升起,仿佛就在身边,半透明的,丝状的,有若无的,在山边环绕着,高高的杉树,碧绿的山坡,在雾的映衬下,仿佛增添了别样的风情。好文是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让人联想到美好的东西。欧阳修的写景散文就有这样的魅力。
作者写醉翁亭记,不只是在写景,也不只是在写自己游玩之乐,而是在表达与民同乐的思想,且作者文字中流露了的浓浓的自豪之情。
这体现了封建士大夫的政治理想,欧阳修被贬地处偏远的滁州,依旧矢志不渝,即使苍颜白发,依旧心系百姓,这贬官太守可真是独此一家呀。这是一篇经典的散文,流传千古,一读再读,依然觉得它魅力无穷。
可是我要说的不仅仅是如此。也许人们会觉文学大家的成功有很多是有天分在里面的,但欧阳修不是,欧阳修的一生提醒我们,成才成功是一个穿越漫长时光滴水穿石的过程。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用芦秆在沙地上画教他识字。17岁乡试失败,20岁相识成功,21岁近视考试失败,24岁国子监入学考试第一名中进士,30岁被贬到湖北夷陵当县令,34岁东山再起,陕西经略招投安抚使,37岁,当上了最高军事机构副统帅,38岁被认命为龙图阁直学士。39岁,被诬与外甥女乱伦,此后被贬官外放十年 ,49岁之后才算没有多少波折。他真正的名声是在去世之后,一步步提升的。读了他的文章,后读了他的传记,才知道他也是曾是一个又丑又穷的少年,他也曾长夜痛哭过,他也曾极其卑微过,但他不曾放弃的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这个文学大家是自己千锤百炼得来的,他走的每一步,都是平凡人的步子,他的成功也是平凡人的成功,但他的文章从来就不曾平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