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国”:无法再继续的爱情,就放下吧

我以我心记真实

文/情绪化的大笨蛇

第【87】篇


有一些电影,单从整个电影的剧情、评价、演绎而言,并不足以令人一见难忘,但它出名的地方在于,电影当中总有某些部分会触动观者的心。

譬如这部改编自《西游记》中经典桥段--女儿国的电影,打动我的,就是其中两段感情。

第一段,当然是遵循原著却深含编剧和导演重新解读的,唐僧与女儿国国王的爱情。

道一声“愿来生”,隐藏多少情思

在这部电影中,唐僧和国王的初见,是“天上掉下个御弟哥哥”的惊艳;相识,是在国王出于好奇而单独审问的惊喜;相知,是唐僧被孙悟空用计落胎后,陪伴默写佛经的心动;相爱,是唐僧被国师流放苦海,而国王奋不顾身相随的心心相印;而别离,则是在唐僧明了不负如来定负卿之后的觉悟,是在国王彻悟她爱的是那个人,而不是躯壳之后的成全。

一开始就知道他们定然会相爱,但导演在这部电影设定的情节,对这段唐僧唯一动心过也动摇过的爱情,饱含的期待、渴望、遗憾、坚定之感,既发自肺腑又水到渠成。让我在看的时候,不知不觉从游戏、好玩的心态,慢慢理解了导演对这段感情的理解和演绎。

唐僧的一句“愿来生”,隐藏的是再也遮挡不住的情思,所以他明知佛与爱情难以兼顾,却还是因为陛下的昏迷割舍不下;国王的一句“我做了一个梦”,嘴边幸福的微笑、眼角缓缓滴落的泪水,早已昭示她为了成全爱人愿意放弃爱情的决心。

和国王敢爱敢舍的个性相比,唐僧一直是退却的、婉拒的、懦弱的,甚至结尾的“为众生舍小爱”于我这并无忠诚信仰的人而言,显得虚伪、苍白、无力。

然而,陛下爱的就是唐僧那份难以给予一生陪伴,必将舍爱西去的心,所以,她选择了成全。她用她的成全告诉唐僧,她知道唐僧无法兼顾佛与爱情的两难,既然唐僧无法做决定,那么她就给唐僧披上袈裟,返还卿本,用国王的一生,用言下隐藏的“我不希望你不快乐”,让唐僧即使离开,也欠下了来生的情债。

二十年守候,换来的依旧是决绝分开

而另外一段爱情,是国师和忘川河的人妖之恋。

这段爱情,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

当国师摸着女儿国的城墙吐露心迹时,没有渴望过有人回复,与其说她和忘川河的相遇是爱情,不如说国师爱上的是自己对外面未知世界期待的、好奇的、流连忘返却必须割舍的青春;当忘川河用妖力描摹国师的模样,因为她的话语、她的心意而开启神智、接触爱情,忘川河付出的是初识爱情的炙热激情,是苦等二十年却无法共处的绝望,是哪怕赔上性命也要博一个公平相爱机会的决绝。

这段爱情,一开始也不公平。

国师可以开口说出爱,又因为要专心抚养国王而轻易舍弃;国师即使知道忘川河等待了二十年,只为之感动一霎那,却在得知国王有苏醒可能时立马说出不可能再一起的话;国师就算看到了忘川河抵抗佛祖的镇压,也只是远远站立,眼含泪水,却不愿给忘川河一个临死前的拥抱。

忘川河的悲哀之处在于,这段爱情,她不仅是先动心,也是更爱的那一方--即便她因为得不到爱情而导致黑化,只不过是掩藏她渴望得到爱人回眸一望的卑微;同时,她从始至终没能明白,这段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就算彼此相爱过,却无法继续的爱情,如果不放手,留下的不仅是难堪,而且是生命。

女儿国剧照

这世上的爱情,说一千,道一万,个中滋味,唯有爱情中的双方才能真切感受。

所以,不管是慨叹国王的理智、成全,还是理解忘川河难以放下的执着,那只是她们的爱情,她们的选择。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只希望,相爱的每一个人,在爱情还在的时候好好珍惜,当爱情无法再继续,就让它离开。

毕竟,放下爱情中的他,才能真正拥有他,也才能收获大自在。


本篇文章图片均采自网络,在此特向原作者致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