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泽头中学 鞠雪飞
本文1690字,阅读约需4分钟。
2012年,央视记者分赴各地采访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举着话筒问他们:你幸福吗?一时间,“幸福”成为热门词汇,引发了人们对幸福的思考与追寻。
当我手捧著名关怀伦理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内尔•诺丁斯的著作《幸福与教育》时,10年前的采访场景浮现在眼前。那么,多年来,校园里的师生是否幸福呢?
早晨上学时,涌入校园的孩子们表情大多是木然的,让人不由想起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仿佛木刻,眼睛间或一轮”。傍晚放学时,孩子们陡然变了模样,叽叽喳喳,像鸟儿飞上蓝天。我的心里便涨潮般漫上悲凉,可怜的孩子们,他们上学并不幸福,读书是苦的,回家是甜的。
做了14年的副校长、校长,一个重要的功用与职责是做教职工坏情绪的回收站。对学校分工、考核、评优、职称评聘不满意了,女士往往是梨花带雨,男士常常是金刚怒目,从此时此事到陈年旧事,从个人疾苦到家庭纷争,人人是一部宏大的长篇小说,丰富又曲折,艰难又多舛。有单枪匹马来访的,有一起组团来袭的,常伴着的一个重要道具是不忍目睹的体检报告。每每此时,我的心便沉重,老师们并不幸福,怎么能把幸福传递给孩子们?
前几天,21世纪教育网上登载了一篇文章《戏说:只有畜牧局没给老师布置任务》,文章说,据朋友圈不完全统计,老师们接受过的非教学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这些:扶贫、反诈、禁毒、消防、卫生、反邪教、防溺水、防诈骗、防欺凌、防触电、防火灾、防盗窃、防地震、扫黄打非、综治民调、交通安全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社区卫生检查、社区各种表演、社区慰问老人等等……想必是戳中了痛点,文章阅读量迅速飙升到10万+。是啊,当这些事务成为主业的时候,教学是不是就成为了业余?如此,教师会幸福吗?
《幸福与教育》的译者龙宝新说,在经济社会日渐繁荣、物质生活不断提升的当下,“人的幸福感在下降,人际间的亲密感在消失,人的精神支柱在微倾……”内尔•诺丁斯指出:“幸福就是需要的满足,尤其是一些重要需要的满足。”“重要需要是指那些求诸于社会来满足的需要,即认同、认可或归属的需要。”
静静地想一想,我所在的学校为师生提供了幸福的要件——“重要需要”吗?
我积极倡导师生读写,并身体力行。读写可以让人灵魂安顿,祛除浮躁,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提升成长的核心素养。师生家长读书会,多层次展开,已成风尚;教师发表文章后,举行写作分享会;学生的作品登上《今晚报》,大张旗鼓地表彰;镇政府慷慨解囊,为学校捐赠的万元图书近日将送达学校;下午短信提示,我邮购的《终身成长》《深度思考》《越写越明白》已到,成长的热望与阅读的美妙在向我招手。
明天是“六一”儿童节,学校工会根据上级要求,积极开展“校园妈妈”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包括“六个一”:送一本励志书籍;开展一次上门家访;满足孩子一个微心愿;打一个亲情电话;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疏导活动;组织困境儿童参加一项爱心传递活动。我校留守儿童、父母离异、残疾学生等特殊学生占总数的21.6%,他们将享受到来自老师们的关爱与祝福。
下午,当我把写有“天天读书,以书籍为友”“腹有诗书气自华”赠语的书与本交到初二学生振手中时,他的眼睛是闪亮的,“谢谢老师!”那一刻,他是幸福的,我也是。
前几天,读研二的啸程在微信中兴高采烈地说,毕业论文开题顺利,几位教授高度评价,称“开题报告写的很好。特别喜欢你的第一章,创化生成,这个词我非常喜欢。我非常喜欢这个开题报告”“理论投入、理论思考、理论探索的兴趣还是很不容易的”。我想到少年时的他在中午回家的第一件事是,眼睛盯着餐桌,急切地检视口腹所需,而现在,他人的肯定与认可才是幸福的源泉。
内尔•诺丁斯在《幸福与教育》中说:“教育,就其本性来看,应该帮助他人去充分发展他们的自我——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令人羡慕的才能、有用和满意的职业、自我理解能力、健全品格、一系列鉴赏能力和对不断学习充满热诚的人。教育工作者的大部分责任是帮助学生去理解有关幸福的困惑和难题,学会对之提出质疑,学会负责地开拓有前途的可能领域。”
因此,教育的目的是幸福。学校应该成为幸福的圣地,教师是幸福的使者,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你幸福吗?当有人问到我们的师生时,但愿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发自内心地笑着说:“幸福啊,当然幸福啦!“
2022年5月31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