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领导有事要外出,考虑让我去应付上级检查的工作汇报,因为几乎所有的文字台账和书面材料都是我写的。可最终,她改变了主意,原因是我的口才不够好,不足以把事情通过口头表达达到最优效果。
实话说,当时听到这个结果,我并不意外,甚至松了一口气,因为,社交确实不是我的强项,这种检查汇报我会实打实地回答,而公关是一种要主动出击的高段位社交能力,显然,寡言少语的我不可能胜任,领导这样考虑,也算是规避了一种让工作陷入尴尬境地的可能。
这个行业需要的是稳、准、狠,用同事的话说,我入错了行。
我算是个内向的孤独患者,对不熟悉的人只能报之以礼节的微笑;对熟悉的人,才能掏心窝子妙语连珠。
人多的场合,我时常扮演的是听众的角色,我看到别人滔滔不绝的样子,常常羡慕他们灵活敏捷的思维和轻松拓展话题的能力,相较之下,我就显得愚钝,甚至有些“不解风情”了,可是怎么办?我就是没有话说啊!
可是这就是我,我就是喜欢一个人呆着,码字,阅读,看电影,行走……我享受独处带来的轻松愉悦,不用为迎合别人做出假装合群的样子。张爱玲说:“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愉。”
外向者通过与人的交往获得能量,而内向者自给自足。
我有个朋友非常外向活泼,大家都很喜欢她,但她无法忍受独处。她特别不能理解我有时候一个人去外面吃饭,逛街,甚至旅行的举动,她说,你不孤独吗,全程都没有人可以对话?我说,除了没人拍照,其他的都很好,不用因为意见不同和别人发生龃龉。
我参加了几次群体出行,因每个人喜好问题发生冲突导致的内部矛盾很多,结果大家各有怨言,最终不欢而散。
有一年,我一个人去了杭州,在宝石山顶俯瞰西湖,那种临风独立,物我两忘的感觉,真真是一种珍贵的体验。换而言之,如果是一群人上山,那种喧闹热腾会让你忽略了静态的美。
性格特点在饭局上更是凸显。在一个餐桌上即可看见众生百态。得有一个呼风唤雨的核心人物,还要有响应号召的活跃分子,而筛下来埋头吃饭,时不时玩下手机的那几个就是陪衬品,他们往往是内向的,他们坚定地认为自己单纯是来吃饭的,而不是喝的酒酣耳热侃大山、瞎比划的。
当然,不合群的原因也可以归结于知音难觅,你没有找到能给你回音的山谷,又何曾想发出内心的声音?当你想讨论文学问题的时候,有人却说起了黄段子,当你说某家咖啡店很有情调,有人却说那个老板资产几千万,当你想走上盘山公路漫步的时候,有人却大喊没意思,于是,你连说话的原始驱动力都没有了。
然而,我们明明是个孤独患者,却往往因为害怕被孤立,所以要假装很合群的样子,绞尽脑汁去揣摩别人喜欢的事,常聊的话题,丢了自己去成全别人,可是那种勉强,分分钟都在抗议,你尽管心理已经产生排异反应,可是你还在拼命坚持,当群体的情境消失,你恢复了原状,感到疲乏阵阵。
你努力假装合群的样子,真的很辛苦!可结果是什么?只要有群体的情境来了,你就要启动伪装机制,一次次扎进去,等到有哪一天你撑不住不想装了,就会给别人一种不期待的被欺骗感,说你做人有多假多虚伪!你既没有讨好别人,更没有讨好自己,反而零落得一地鸡毛。
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天天在叫嚣成功学123、暗黑心理ABC、人脉处事面面观,这些信息释放出来的强烈信号:内向者似乎不合时宜。可是内向并不是一种错误,只是他们在选择对话的对象上谨小慎微,对话的速度上慢热节制,对话的方式上内省守口罢了。最好不要简单给他们贴上清高、孤僻、难相处的标签,因为——“你不知道我的过去,就不会懂得现在的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何谓成功?能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这一辈子可以坚定地做自己,本身就已经难能可贵。
这世上外向者很多,不少你一个,你本色出演就好,不要再逼自己扮演不属于你的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