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感悟(128)
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书中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称得上是‘士’呢?”
孔子说:“能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不辜负君主的委托,这就可以称作‘士’了。”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样的?”
孔子说:“宗族的人称赞他孝顺,乡里的人称赞他友爱。”
子贡说:“请问再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样的?”
孔子说:“说话一定要诚信,做事一定要坚定果断,这虽是耿直固执的小人,但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那些执政的人怎么样?”
孔子说:“唉!不过是一帮器量狭小的家伙,算得了什么呢!”
我的解析:
子贡,原名端木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在政治、外交、教育、经济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
子贡是孔子学生中的首富,儒商鼻祖。孔子得以周游列国宣扬其学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子贡的经济支持。
子贡追随孔子多年,一直朝着高品质的君子方向努力修行,但老觉得自己修为差、达不到。
于是,他想降低标准,成为一个士。
有一天,子贡问孔子: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士呢?
孔子说:行己有耻,即知廉耻,懂荣辱。即使一个人待着也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不做。
说到这里,孔子想起子贡既是外交家又是商人,经常出差,又补充到:你代表国君出使各国,少不了有人收买你,你能抵抗住各种诱惑,又能办成事,就算是士了。
子贡一听,老师的意思是有目标、有追求、守底线、德行高才是士,还担心自己做不到。
子贡又问:你这个标准有点高。那次一点的标准是什么?
孔子回道:你孝亲敬老、兄友弟恭、和睦邻里,你那家族、父老乡亲都夸赞你,也算是士。
子贡继续问:得到宗族乡亲的称赞也不容易。要做士,能不能再降个标准呢?
孔子仍慢条斯理地问答:“言必信,行必果,硁硁(kēng)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这里为中华文化造了句名言: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这虽然是耿直固执的小人,境界不那么高,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诚信之士了。
孔子前边也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明确了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而现在又说“言必信,行必果”是“硁硁然小人哉”的行为。
孔子这是骂人吗?
“小人”在《论语》中很少用在骂人上。这里的“小人”是相比君子而言,境界次一点,普通人中的真诚老实、笃守诚信者。
诚实守信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不然也不会成为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更不会成为社***义核*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诚实守信即包括真诚待人、践约守信、承担责任,还包括权衡利弊的诚信智慧,如“善意的谎言”、“尊重隐私”、“通权达变”等。
所以,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虽然是“硁硁然小人哉”,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士”,最起码是一个讲信用的人。
搁现在,谁在朋友圈里落个讲信用、重情义的名誉可是了不得的。
子贡一听,言必信,行必果,通权达变我还行,就自我感觉良好,想和别人比较一下,找回自信。
子贡最后问了句:老师,你看当今执政的“三桓子孙”属于哪个层次的士?
其实,他指的是鲁国当时把持朝政的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
孔子一听,有点小激动,站起来感叹到:咦唏!都是些器量狭小的斗筲(shāo古代容量小的竹器)之人,不值一提,哪里能算得上士呢?
在孔子看来,那些斤斤计较、追求蝇头之利、虚荣好面儿的人都是斗筲之人,不足挂齿。
孔子培养的是:要有“行己有耻”、孝悌之义的品行,“君子不器”的本领,最起码也得“言必信,行必果”的“士”。
好学的子贡领悟能力超强,他后来成为孔门十哲之一,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诚信经商。
子贡最为著名且具有影响力的事件,就是齐吴之战中,子贡出马,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故事。被太史公记录在《史记》中。
这段最具画面感的对话是《论语》“子路篇”第20章的内容。我们做不了孔子推崇的高德大士,做一个“硁硁然小人哉”的实诚人、靠谱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