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应橙子之邀,我去“蹭”了一天的工作坊。授课老师是来自台湾的李明华,台湾艺术大学戏剧系硕士、台东儿童文学研究所硕士、天津师大比较文学博士,李明华戏剧屋负责人,台北鞋子儿童实验剧团顾问……整个课堂的学员大概50几人,围坐在六张正方形的桌子周围,座位大多是幼儿园孩子的小椅子,但从早上到傍晚大概6个多小时的课程,居然都听得如痴如醉,笑得前仰后后,当然还有玩得如同回到童年……
当时记录了一些笔记,其实只是一些脉络,很难情境再现,现在整理出来,只能供自己回味。
一、N个游戏
“邦邦邦”,李老师敲着一个彩色棒棒糖形状的布鼓,开课了。很多学员认出,这个布鼓的创意,来自于《我们走错书了》,听说某宝有卖。
自我介绍后,李老师提问,什么是戏剧?场下能人众多,大家纷纷发言。然后,莉老师引出她的论题《绘本是平面的戏剧,戏剧是立体的绘本》,谈两者的相似性,然后说到她自己当年读硕士、博士最终的目的是研究儿童戏剧。的确,当人对一个内容特别感兴趣,她就会一路愉快地去学习、去实践,慢慢地,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
接下来,李老师让学员们围成一个大圈,开始做N个游戏。
游戏一,请你把左手放在左边人的右肩,拍肩膀,四个八拍。随着老师的鼓点,动作从慢到快,渐渐地有人做错。
游戏二,左右手搭在旁边人的身上,脚按着前、左、前、右的次序,第一轮先走,第二轮双脚跳,随着鼓点节奏动作渐渐变快,笑声也越来越多。
游戏三,请大家走散,在老师的鼓点中,随便走到哪个角落,鼓点停下,动作停下。观察一下,哪里有很大的空位?第二轮再继续游戏,大家边走边观察,果然停下来时,空位少了很多,人员分布均匀。
李老师讲解,这三个游戏,其实是在考验大家的观察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
游戏四,数字抱团,大家在鼓点声中自由散步,老师报出一个数字,找到数字相应的人员去抱团。3人、5人、7人、10人,哈哈,每一次总有人落单。
这个游戏让大家想到哪几个绘本啊,有人回答《十兄弟的故事》,然后李老师引申出,我们可以10人一组,每个人分配角色,小组内自己讨论,编剧、导演、演员都是你们自己。50多个人,分成5组,《十兄弟的故事》里,有千里眼、顺风耳、大力士、铁头功……不同的名称,需要用哑剧的形式演绎出来,让观众从动作中明白你的角色。分成5组,讨论,排练,然后一组一组演绎出来。
李老师提问,让大家讨论观众能否入戏的关键,最终,一是角色的专注程度,个人角色决定团体的成功程度,二是戏剧的节奏感。然后引出“一百个观众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的观点,一场戏剧的成功,既有导演、编剧、表演者等的功劳,也有观众的作用。
这些游戏和讲解中,李老师是一个引导者,引着大家先去体验、感悟,然后她再点题。
“游戏的组织者要注意,游戏要好玩,需要先明确规则,让参与者普遍了解规则。”李老师讲解,第一、二个热身游戏,可以运用在与数字有关的绘本,培养孩子们的手脚协调和团队默契度。第三个,布满空间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他人、换位思考、团队配合能力。第四个数字抱抱游戏,考验人的数字敏感度、对指令的反应性、观察能力、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回到座位上,继续玩游戏。游戏六,让人猜物体。主导者在纸上写下物品,让大家猜,猜测者可以提问“是……吗?”主导者可回答:是,不是,有时是。最后,会有一位学员推出答案。这个游戏,关键点在于,一是考验提问者的问题设计,收集前面提问者的情报;二是主导者的回答,是否有瑕疵。
活动中,可以准备10个问题。小朋友分组,允许组内讨论,各组轮流提问。最后每组可以提出一个答案。确定答案前用DONG CI DA CI来表示最终答案,如果答错了,本组不可以再答。这个游戏,训练逻辑思考能力。
二、详讲戏剧
结束游戏,进入讨论环节。李老师提问,你会记住一本绘本的原因?学员们头脑风暴,提出各种原因:故事,画面、人物、情节、节奏、悬念、语言、主题、场景、声音、表情、情感、颜色、冲突、对话、触感、延伸、创作背景、作者、服装道具、时间、版式设计、形状风格……得出结论,绘本里让大家难忘的原因,戏剧里大多数都有,绘本与戏剧,两者是相通的。
提问:构成戏剧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讨论后,结论为“冲突”,无冲突不成戏剧,冲突,与社会的冲突,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与他人的冲突,等等,最核心的是与自己的冲突。孩子的绘本,大部分是人和自己的冲突。例如《大熊和钢琴》、《森林大熊》、《野兽国》。
戏剧的结构:起承转合,犹如:湖面行舟——划动前进——遇到瀑布——三种结局:悲剧,喜剧,先喜后悲剧或先悲后喜剧。
戏剧六要素:戏情(情节、事件),人物、对话、动作(思想)、景观(场面)、音乐。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物、场景和情境,构成有首有尾的事件。
让孩子学戏剧,培养惯性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群体活动、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有短处,短期内难以很快看到成果。
戏剧要求演员敏感,会观察、模仿和创造,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社会上的人物、事件,大脑中形成内在的存储“卡片”,需要扮演一类人物时候,抽取“卡片”,外形相似、情绪相似。
一个戏的完成有四层:剧本——导演——演员——观众,为什么我们先看小说再看电视剧、电影,会不喜欢,因为最后的完成在观众大脑。
排戏的一个例子,善用孩子,以孩子为师。某次排戏,很多孩子问男主角讨糖果,最后,大家散去,男主角背后一位3-4岁的孩子出来讨糖。事先就跟孩子说好,一个任务就是讨到糖,没有任何台词。结果随着孩子的一次次伸手,台下观众一个劲欢呼“给他,给他” ……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几次演出下来,孩子很喜欢男主角,有一次演出这一幕,孩子居然让男主角蹲下来,亲吻了一下他的额头。台上台下都惊讶,然后掌声、欢呼。
舞台区位六宫格
上场门 右上 中上 左上 下场门
右下 中下 左下
观众席
九宫格
上场门 右上 中上 左上 下场门
右中 中中 左中
右下 中下 左下
观众席
讨论一、怎样的舞台是平衡的。1人时,2人时。一个大人,一个孩子,如何平衡?九宫格时,大人右上时孩子左下(近大远小原理)。
讨论二、威严的国王,如何上场比较好?有人提议,中上—中下。有人提议:上场门——右上——中上——中下——左下——下场
讨论三、幽灵,如何上场比较好。结果,左上——右上,不会到前台,因为需要制造神秘感。
讨论四,舞台上如何呈现杀戮?结果,不会直接展现,完成在后台,出音效或者画外音,让观众想象。
讨论五,光明正大的陈述,如何上场?结果,中下——中上,让观众仰视。
电影、电视、舞台戏剧、现实生活中,怎样的画面是经典画面?ppt出图片。近景、中景、远景各有形象。随着主人公的目光去投射下一个人物。
一张图片,没有文字,也可以有很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