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也常听长辈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话是这么说,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吗?
昨天朋友圈发了一张图片,配了一个词语“箕踞”。好奇心督促我百度学习,真是“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
历史上曾有人因“箕踞”而险失性命,也有人险些被休,也曾有人为此而蒙羞或被人嫌弃。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箕踞”,这是一种坐姿,两脚张开,两膝微屈的坐着,形状如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法,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刘邦曾箕踞于床接见郦食其。郦生见了,不拜他反做长揖,说:“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易踞见长者。”刘邦自觉有愧,赶忙坐起,整理好衣裳,请郦生上坐。
孟子也曾见到妻子独自在房中踞,认为无礼,而欲休妻,多亏孟母强调礼仪是一种与人交往时的礼节,有一个前提条件“与人交往”。而孟妻是单独一个人,在房中踞坐,是可以的,否则过于苛刻的要求,也是无礼的。
西汉游侠郭解,为人仗义,很有声望。他有一次见到有个人“独箕踞视之”,郭解的门人很生气,就想杀了这个人,幸好郭大侠明智,说“我没有得到别人的尊重,是我的修行不够”,于是暗地里帮助这个人,最后这个人登门谢罪。
可见,中国是礼仪大邦,也可见知礼行礼的重要性,孔子也曾为此用拐杖敲打原壤,因为其坐姿不雅,斥其“老而不死是为贼”。《礼记》中云“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可见坐礼站礼已上升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度。
而今,礼仪多有失传,也少有专学。人们交往时也常能感到对方失礼由此而不悦,心生厌意,同时对于自己却又少有察觉,不知为何对方不乐,疏远了关系,可见礼仪还是要学的。
每天学一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也就有了“三日不见,刮目相看”。
以史为鉴,日日进,日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