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圈更新的算是极少的,但也是会保持着每月更新的状态。为什么说要保持呢,因为越发少了发现美和新鲜事物的眼睛,所以总是要记录最有趣和值得纪念的,更重要的是没有了分享的心情,想要分享的时候弥足珍贵。
柴妹是个喜欢发朋友圈深度爱好者,一天到晚要发个好几条朋友圈。自拍、考试、吃饭每件事都要在朋友圈及时更新下。她不怎么会写煽情的文艺体,但也会发些无关痛痒的无病呻吟,配图也是精心挑选。周围的一圈朋友也习惯了在朋友圈里看柴妹的活色生香,朋友圈基本上涵盖了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是自从父母加了她微信之后,她就再也没法愉快地晒晒晒了。她偶然有一次在朋友圈发了一个状态:“胃疼,宝宝伐开森”配图是她懒洋洋的嘟嘴卖萌。谁知道,她一发这个状态,她爸的连环夺命call就过来了,劈头盖脸好一通骂,说她这么大的孩子怎么这么不会照顾自己。柴妹有点后悔,没有把父母屏蔽了。这事之后,柴妹留了个心眼,单独给父母分了个组,继续随心所欲地搞怪发发牢骚。可惜一次家庭聚会,柴妹的老弟把她给卖了,让自己父母知道柴妹故意屏蔽了他们。父母其实也有疑惑,天天在朋友圈刷存在的柴妹,最近都不爱发了,原来是把他们屏蔽了!家长权威被挑衅了,又是好一通的教育。这一来而去的,柴妹索性就懒下来了,不怎么发朋友圈了,转战其他战场刷刷刷了。
无论是朋友圈和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期待别人对我们的关注,但这份关注又希望是恰如其分的,不至于灼伤我们的感情。现实生活里面,父母往往会缺乏边界感,在朋友圈你往往可以展现多面的你,但朋友圈的边界感又在哪里呢?越界的,不是父母也会是同事领导、陌生朋友,他们好像洞悉你的一切,但其实又根本不了解你,没有了随心所欲,完全提不起兴致。
2
丹丹每天发朋友圈,健身打卡、花式早餐、亲子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一个朋友圈就像她的一部励志史。从早上的一条鸡汤党到现实中碰到她也是春风满面,活脱脱的励志女性。她一直以来也是超级爱记录的人,也将自己朋友圈做成了满满三大本书。但她之前也害怕这种刷屏的方式,受到别人的误解。但对于多人来说,越来越不爱在朋友圈里晒,正是被朋友圈里的朋友曲解。
小鱼很久没有与闺蜜见面,一见面自然就是说不完的话,拍不完的照。小鱼构思好文字图片发了朋友圈,底下愿意评论的会讲几句溢美之词,不然就是点赞党地朕已阅,也算祥和一派。但总是有不和谐的声音,小A就在这条朋友圈底下评论说:你是千年绿叶。这让小鱼很无语,虽是调侃,但是小A跟他不算很熟的那种,这算是看热闹的心态么?况且都有相同的朋友,朋友看到又会怎么想。而且小鱼认为是精挑细选后PS才发上来的,她突然有点索然无味。小鱼后来干脆不发朋友圈了,有啥新鲜动态直接发群跟大家直接分享。
生活的过分解读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如果有时候发朋友圈只理解为单纯的炫耀,比一些恶意的揣测要来的轻松很多。况且你精心拍照、PS、写文案的背后的辛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朋友圈里的朋友不是真的朋友,他们看到的只是那个他想看到的你。
3
花花从前还没有朋友圈地时候,总是在QQ、人人上各发一遍状态,事情大多都是些很微小的事情。所以神马跟男朋友吵架这样的事情,朋友一下子就能看出来。他男朋友不喜欢秀恩爱,低调的很,为了这事还跟花花吵了,义正严辞地觉得花花这种行为太幼稚了。这让花花很受伤,她承认自己心思单纯,但她这种事无巨细的记录生活的方式,在男友眼里是一种幼稚,她的确也深思很多。后来出了校园,花花越来越越明白这种成熟的意义,能给自己一份保护伞。当她面对领导的斥责、同事的刁难,有千言万语要想发泄在朋友圈,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工资表,也就云淡风轻地关上手机,开始工作。
我们不想成为那些负能量的传播者,也开始在跌跌撞撞的生活里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热闹是属于他们。在朋友圈里,任性也成为了一种资本。你没有任性地权利,你就会越来越不爱发朋友圈。
朋友圈总是乐于给我们制造一份假象,粉饰太平特别容易,一片花团锦簇的热闹景象。从上往下拉一圈朋友名单,呵,交友甚广,但其实深交的屈指可数。朋友圈的熟人越来越多,但有些时候有些心情只想讲给特定的人听。我们在朋友圈发生活,微博上发心情。真的是只爱陌生人么?朋友圈很热闹,但这种热闹就像深处人群中孤独的你。一个懂你的人,胜过千万个过客,这样的朋友圈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