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一个小谣传
皇帝午朝——全部相信——查无始作俑者
不可能是真的查不出来,这时候我们难免会想到一个常用词,“官官相护”。有些人不想说,有些人不敢说,大概也是仗着“法不责众”的信条。偏偏这一次皇帝责众了。一竹竿打翻一船人,里面难免就会有人被淹死了。
正文:一个皇帝和六个臣
万历皇帝:不得不说,他确实是张居正的亲传弟子,有乃师之风,敢一人对抗整个统治机构,偷换“无为而治”的概念,实则消极怠工。罢朝三十年而言官无法参其“昏聩”,也算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皇帝种类了。
在说及万历的罢朝,作者列出两个原因,一是在斗倒张居正的亡灵后,万历认识到自己的胜利其实也不是胜利,自己想摆脱张居正隽刻在身上的烙印,实则成为了文官集团各利益团体博弈的棋子。一般人碰上这种境况,要么就发奋图强,真正谋求雄起,而万历采取的是消极做法,你们都是坏人,我不跟你们玩了。所以他罢朝的第二个原因,说是为了心爱的郑贵妃生的皇三子的太子之位,追究到底还是可以回到第一个原因,就是要跟大臣们过不去,大家一起不痛快,多舒服?!
下面提到这五个人,代表着万历朝,或者说明朝末年的:
温和的管理者:不算没有好下场但也结局黯淡
激进的变革者:没有好下场
高级将领(保卫者):没有好下场
道德模范:没有好下场
思想者:没有好下场
结局?万历不是结局,他把明朝的抛物线顺利往下扔。
申时行:与张居正塑造一个合心意的皇帝的做法不同,申时行致力于促使皇帝向他心目中皇帝该有的样子靠拢,比如像洪武那样的劳模皇帝。他用赶鸭子的做法,想让他在现有的道路上飞奔。作为首辅,他当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但这个理想有一个很现实的前提,必须是离成为烈士远远的。如果不是前面有张烈士在,他可能不会这么的小心翼翼。他的首辅生涯几乎都是在吸收张居正的教训的基础上前行的,避免重蹈前任的覆辙,走的是调剂路线,妥协求稳。
“他确实看透了国家为解决问题而设立文官,但国家的最大问题也是文官。”
在卸下首辅的职责之后,申时行并不像他表面上看来那样享受“天赐的闲暇”,寄情山水。在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期待着“后人能理解他施政措施的真正意义,并且承认他的成就超过了表面上的平凡。”
张居正:张居正是一个有政治理想并且勇往直前的斗士。可以说小皇帝万历是他带大的,他的教育计划是张居正制定的,从实质意义上讲,张居正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一个皇帝。活着的时候,他成功了一半,以一人之力挑天下百官,他差一点就赢了,但是他死了。如果不死,或许后人还看不清,他的胜利其实是假的,至少应该说很虚,两根手指头就可以戳倒它。
海瑞:其实我不是特别乐意看关于海瑞的历史著作,既然传说已经超脱历史把他塑造成为清官的楷模。那么就给广大人民群众留一点念想,让海青天成为官场的吉祥物吧。
戚继光:一个有清醒的现实感的天才将领,所以他懂得在重文轻武的现实状态下,要跟文官集团的合作。这种合作是不被允许的,所以他至死没得到皇帝的接纳,死后没有得到应得的哀荣,尽管他实实在在建立了匡危扶倾的不世殊勋。不管实际上如何,“他没有把这些人事上的才能当成投机取巧和升官发财的本钱,而只是作为建立新军和保卫国家的手段。”唯此足矣。
李贽: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他代表思想者,尽管自相矛盾,但是对于统治阶层来说,他是不能见容的“异端”。
需要惋惜吗?身处末世,总少不了殉道者。历史的车轮总要滚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