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我养我的子牙河,纵流千里,沧波滔滔,虬堤蜿蜒,它静匐于袤天旷地,沉默不语。但是,我知道,它是懂我的。这里的浮光岸影,沧浪秋月,稼禾野茅,阡陌耕犁....和着沧桑历史,杂孕而成的天地精气,蜿蜒于我的血脉,溶融于我的骨肉,它不但养育了我的肉体,更孕育了我的情怀,滋养了我的灵魂。每次踏上子牙河,心灵都能卸下红尘所有的负累,在此得以栖息,让窒息的灵魂远离污浊,吸到一口清亮的气息而得以复活,像渴极了饮到了井水,饿极了寻得了棒子粥。
这,全不是因为它的奇异神秘,而是因为懂得,是一种心灵的感应,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后的回归与释怀,是一种心灵的澄明和踏实。
子牙河水,流离莽原,念吾寂然一身,漂泊于荒疏旷野,行吟于子牙河的堤坡莽原,它的风雨沧桑,陌林老堤,斜阳陌辉都在我的眼中有了灵性,读它,感受她沧桑历史,使我心安神怡,让我微笑独语,牵我冥思幽想,或欣悦,或落泪……
这一切是和心灵感应生命的体验联系着的,无关奇异,是神遇。神遇了,才入心;入心了,才融化;融化了,才能悠然闭目,冥思神游,有滋有味。
这滋味怡心悦情,让我闭目享受,却打开了我神经所能调动的所有感知器官,让我于法师造化的同时,接近“心源”,而当今大多数的人,热衷追逐新奇繁华的东西,以至目不暇接,眼睛睁得太大了,以至闭塞了心灵。所以,今人做目不暇接的事多,悠思瞑目的事少。古人提戒,五色乱目,少有应承。即谓此也。
“遥天阔野望苍茫,河势奔腾东去长。”茫茫子牙河,横波奔流,苍木蔬蔬,土屋映日,堤柳斜阳,虬梨断魂.....这些矗立或行走在这片土地上的魂灵,蜿蜒于我的画笔之下,游丝于我的血液魂魄。几十年来,每当我为尘俗疲累困顿时,我就行吟于这生我养我的土地上——踏上子牙河,神明就被悄然打开,那一刻,魂灵苏醒,与躯体飞离,附着在所见、所思物体上,与所见的造化之神相戏,两两成欢,曼妙生烟。
几十年来,我的足迹遍布子牙河的几十个村庄,我曾神游于百亩老梨林,抚摸过千棵老梨,画下众多的老屋柴院,苍堤灞柳,我感到这些魂灵,住于我的心里,融于我的画魂,它们像我的长者、故友、情人,在无数个黎明和暮晚与我相顾无言,与我对酌茶语,与我耳鬓厮磨——每每此时,所思之物与神明相遇,与眼前实物没有了关系,化成了神与神的关系。这时冥思的我,就灵魂出窍,空冥迷恍,似有似无,如真如幻,欲人欲仙。(我的《大平原》以及《平原乡土系列》都产生于这个时期。)
神明的激活,是能靠近造化,无限接近造化的人才有的反应。没有和造化之神性对话的能力,不能在单纯和荒疏里寻得发酵。游丝近物远人,神明离俗得醒。古人绘画六法中,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放在首位,是灵魂的体操规范动作,没有灵魂与造化(实与虚)的游离能力,中得心源就无从谈起,而没有心源之作,何来“气韵生动”?故,画论中的“骨法用笔”、“随类辅色”是放在后面说的,是手上和眼里的东西,属于“技”之范畴。而师造化,气韵说放到前位,属于“魂”之范畴的。
以此来观,古之“六法”,前面讲的是魂灵之修,是闭上眼睛,打开心灵的规法。后面讲的是躯体之修,是睁开眼睛,闭息提气,完善技术的规法。
灵魂,需走在躯体前面,就象影子在身后一样。只会跟着影子走的人,注定是暮色晚钟。
修炼并炼就能在一个普通风景和普通心境里,感知到温暖和异样,是观心的能力。面对荒疏到萧萧瑟瑟的大地,物体风景落入空,而心内风景却放大起来,嗅觉,听觉,感觉都调动起来,这些感知,就是灵魂的先遣队,尖刀班。放魂灵醒起来的时候,神明来了,它的到来,是来和面前的风景之神对话的,相拥倾诉。这时的躯体之神和造物之神相遇相合,并且有了它们彼此懂得的方言和对话。所以,每到此时,心就感到陌生风景却是熟悉的地方,如遇知音一般,欣然若喜、若思、若狂。这种感觉,就像远远看到自己魂灵的影子,脱壳于旷野之风中翩然舞蹈。
此刻的我,就在体验造化之神和灵魂之神的相拥,又像看到自己的宠物与别的宠物相嬉戏,知它乐,也知我乐了。此乐乃真乐——心开了花,灵绽了放。
所以,懂得,上千遍的踏上故土,不是去收集风景素材,而是感受生我的来源,感受豢养灵魂苏醒的过程。当今世人,热衷追求身外之物,远离地气,对本来熟悉亲切的东西,感到越来越陌生了,失去了新鲜感觉,在忙于追逐的路上,踏遍千山万水,却丢了自己。其实风景就在脚下,只是缺少了发现的眼光,缺乏的不是审美的能力,而是观心的能力。
古人讲到,十日一山,五日一水,不及一夕山里。这说的就是携心神游的能力。五代时的江陵“楚狂人”宗炳,将采撷来的画稿,挂在墙上,扶琴击鼓,听的却是“万山皆响”,此时的他,听到的不仅仅是琴鼓之音,更是万山之响的呼应;此时的琴鼓,是他叫醒魂灵的方式,更是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修果,籍此才炼得魂灵与万山相欢。这屋内之欢,是他对每次身临万山,与万山相欢的复习升华。可想,他的万次与山林相欢,心魂与山魂共舞是何等惬意!
所以,当懂得他和古人修为时,独自一人,深居简出,那是他与神明日日生欢时,也懂的,宗炳类古贤,知音为造化,不为人。
知音为人听,还是人与人。
知音为物听,才是仙。
而于我,还将继续吸收子牙河天地的精气,在寻觅的路上,希冀外师造化的同时,能时与万物之魂相拥,并能听到神明的召唤与指引.....
此生,我将继续踏遍生我养我的子牙河......
20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