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找自我路上,我遇见的另一个工具是瑜伽。
我记得是2013年,我花了1800元办了绝对瑜伽的年卡,开始接触瑜伽。那时候觉得挺贵的,现在回过头去看,非常值得。
孩子出生到现在,基本上都是我妈妈和我两个人带,妈妈负责白天,我负责晚上。孩子出生头几年,常常哭闹又生病,主要都是吃喝拉撒,一天一天都是琐碎事;初为人母头几年,不会带孩子,怎么教育不知所措;情感的崩塌造成对以往价值体系的怀疑和不断地自我否定;外部的舆论非议透过妈妈传递给我,这些加在一起让我非常焦虑,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迫切希望找个出口,为我失败的人生找到点值得向人诉说的东西。那时候的我,选择的是下班后去进修日语。上学时语言类是强项学科,我以为能靠着语言找点自信,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学了一年半之后,发现信心没增反减,为什么,语言无非是为了沟通,而我,有个最大的障碍,就是我没有开口说话的欲望,也没有主动开口跟人说话的勇气。所以,我依旧自卑得抬不起头来,反而又多干了一件蠢事。
后来读到《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到《瑜伽之树》,知道有瑜伽这项运动,就开始找附近的瑜伽馆。当时没太多期待,只是想找个地方能够放松,能够好好地睡一会觉。在家里不能够好好休息,家里是个需要我战斗的战场。
瑜伽不同于其他运动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除了教练没人说话,在瑜伽房的那70分钟,我有机会在一个特别安静的环境下,完全不被打扰,不需要互动,不需要说话,跟着指示做就行了。瑜伽本就是与自己对话的工具。慢慢地,我开始学着留意自己的呼吸,我开始看自己的身体,我开始看自己的内在,我知道,这就是我喜欢的运动。我开始表达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不是我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我发现之前的三十年,我都被教育要听话。家人告诉我该做什么,社会体制告诉我该做什么,很多时候我照做,但有时候也激烈反抗,出于青春期的叛逆本能的反抗。自由意志在哪里,自己的喜好是什么,并无人在乎。别人不在乎没关系,如果连自己都不关心自己。那就很蠢,我无法想象自己曾经竟然只为听话和粗暴反抗而活着,活成了一个自卑无知丑陋失败的人。很庆幸,阅读让我了解到外面的世界,通过瑜伽又开始向内自省。有位哲人说,人觉醒的时刻,就是一次新生。如果能够常常带着觉知生活,那就常常能获得新生,认识到这种能够让自己脱胎换骨的方法,让我很高兴。可以把那个糟糕的过去统统丢掉,去获得重生,像个婴儿一样呼吸第一口空气,迈出第一次探索的脚步。
当我开灯时我看到柔和的灯光,当我看到花时我说我看到一朵百合,当我吃饭时我品尝米饭的微甜滋味,做每个决定都要清楚是为什么做的这个决定,每个行为背后的动机自己都知道,这样明明白白活着才好。我想要这样觉醒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