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的时候,正是吃野菜的好时节,于是朋友圈里开始了应景地晒野菜食谱。榆钱系列、蒲公英系列、苜蓿系列……不一而足,形态多样,但都让人垂涎三尺。
记忆里的野菜品类其实很单一,就是一直以来都经久不衰的经典畅销品——折耳根。从初春到暮春,不同状态的折耳根可以有不同的食用方法。儿时挖野菜,与其说是为吃,不如说是为玩。出门挖野菜并不单是为了馋嘴,更是为了伙伴们能够理直气壮地三五成群地在田野里畅快溜达而不用做别的事情的那份乐趣。
一方水土不仅养一方人,也养一方野菜。来到边城,不仅见识了不同的人情世态,也见识了不同的自然风物,也就自然而然地认识了更多的野菜。首先是广受欢迎的榆钱,一到春天,榆钱树总是最早绿满枝头,而那绿不是叶,不是花,而是那一串串的榆钱。长满榆钱的枝条,真得很像一串串的铜钱。这时城里的、乡下的,但凡有条件的(闲人、闲时、工具),都会去找那些老榆树,钩掇一些枝条回家去摘榆钱。为何得是老榆树呢?老乡们会告诉你,街边、小区里那些郁郁葱葱的叶片饱满的榆钱树是嫁接的新品种,好看,但不好吃。只有那经年的老榆树上的榆钱才有那正宗的榆钱味儿,好吃!摘好洗净的榆钱就在手巧的主妇手里变成了各种美味的食物。让全家人甚至亲朋好友一起享受这自然的馈赠。
榆满枝头时,地上还有另外的一些野菜,那就是蒲公英和苜蓿。这两种也是很受边地人民喜欢的野菜。从田间地头把它们采摘回来,凉拌也好,剁馅儿包饺子也好,怎么做都会是一道道餐桌美味。有时,一些特别喜欢此类野菜的人,还会想各种办法将它们储存起来,以便夏秋冬三季里也可以想吃就能拿出一些来解解馋。
作为一个外来客,对于这些野菜和它们的吃法接受起来是新奇和带着小心翼翼的。初尝榆钱饭是源于朋友的热心,说我们不会做,也没有时间去弄,就做好了给我们送了一些,让我们尝尝鲜。吃完觉得不难吃,也没觉得很好吃,感觉有些毛毛的刺喉咙。我想,吃野菜,与其说是吃菜,不如说更多的是吃一种记忆,一种岁月的温情。因为我的记忆里没有榆钱的影子,所以我就会单从味觉感知它,从而发现它的种种缺陷。
榆钱系列是与我无缘了,我自己却主动地尝试了另一种野菜——蒲公英。自己凑热闹跟着同事去挖的,回来之后做成凉拌菜,虽有些苦,但感觉还不错。于是,这菜就成了春天里的保留菜色。一到春天,只要放假,总想抽时间去挖一些回来吃。
今天,本来打算去挖蒲公英的,但天公不作美,刮起了风沙,天地一片昏黄,我就只能作罢了,成为家里蹲。
但是,今天却意外收到了另一种野菜——苜蓿,是先生的同事给的。说实话,这菜我们从未尝试过。为了不浪费朋友的心意和这绿绿的嫩嫩的苜蓿,我开始查阅菜谱,尝试把它变成食物。最后我选择了“苜蓿玉米面饼”,一通折腾后,饼子出锅了,迫不及待尝了一口,细细咀嚼,然后茫然了,这苜蓿到底啥味道啊?没吃出来。怎一个囧字了得!看来是浪费朋友的心意了,看着剩下的苜蓿,不经想要不明天凉拌试试。
每种野菜都伴随着一段成长记忆,而拥有这些记忆的人都是历经一定岁月洗礼的人。年纪越大的人,知道的野菜和野菜的吃法越多。而当下的小孩子,连菜摊上的菜都认不出、认不全,就更不要说田野里的野菜了。未来的时光里,他们的记忆里又会留下关于什么菜的记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