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日继续看《好好学习》,如何区分总结与反思?
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比如上次写的关于《2017年度总结》,只是对一年内发生的事进行整理;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比如,今年有些事情没有做好,究其原因是什么?从产生的结果或者现象着手分析,研究原先假设,进而反思校正假设。
02
在这里需要区分假设与事实的区别。
举个例子,夫妻幻想中大奖讨论中分配不均打架报警。这显然是把假设当成事实,夫妻之间讨论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或者不可能发生的事。再比如,夫妻对昨日讨论中大奖打架事宜进行深聊。这是对事实进行分析。
回到主题,不同的人对问题产生后进行反思所达到的深度也不同。
03
那么如何进行反思而不是简单地总结呢?
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有人说,每天的日子都过得差不多,哪有那么多事情反思?哪有那么多文字可写?很多人觉得必须发生了大事,才值得写反思,写文章。身旁的朋友向我提出建议:你写的文章来源于生活,淡如水,如果局限于校园生活题材,并不能写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你应该出去转转,或旅行,或参加活动等户外运动。当时,我对这番话深信不疑,觉得是时候突破瓶颈期,但现实生活中我却没有那么多机会去旅行,活动,所以我把写作这件事情搁浅了一段时间,想沉淀下来,思考接下来如何在写作这方面进行新的突破。
在那段没有更文的日子里,心里头总有些隔应,我在想自己已经坚持写作大半年,难道就这么轻易放弃吗?我有些不舍,但又不知该写什么。
在这本书中,成甲给了我答案,他说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个个细节的反思来改进提升自己。也就是说文章内容本应该从生活中来,我并不需要总结一天之内发生的事,而是从中提炼出某件小事,从这件事中进行反思。
比如,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履行承诺,以前我很容易忽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随口承诺的事,你答应了别人,哪怕是在你看来很小的一件事,但别人很有可能记在心上。如果你忘了处理,别人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对你的评价却要降低一点。所以,我的反思内容中增加了一条:检查每日承诺,答应别人的事情,尽可能第一时间记录下来,避免遗忘。
总之,反思日志不一定要记录大事,从日常的小事,小习惯入手,从思考问题的过程入手,就能找到改进的方法。
另外在写反思日志时,要着重记录自己的情绪和思考的过程,甚至把身体的反应和当时发生的事情结合起来,这等同于我们发挥能力去解读每天经历的事情。等再回过头来看,才会有更多的启发和触动。
2.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我有这样的好习惯,只是这个习惯还没那么优秀。唯有坚持二字衡量。要想训练自己的反思能力,成甲提供了一种方法,即通过分类让自己思考生活。他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划分表格,来训练自己习惯的养成。如果可以,我也尝试一下。
新年第一天,我俩和小鱼儿的朋友们一起聚餐。我们一行八个人,走在大路上,迎面走来一位路人,朝我们说,如果我给你们拍照,场面一定很拉风!可惜,那位路人说完后便与我们擦肩而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