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突然脑袋瓜里闪出了这个标题,之前写的都是父亲,也在反思是因为父亲已经远去才有如此深的感情吗?答案是否定的,无论父亲在与否,他都是我偶像级人物,我呢是他忠实的粉丝。父亲虽然远去,但是他的爱一直都在。那么母亲呢?现在才发现原来我才是那个最偏心的人。一直无视母亲默默无闻的付出,甚至有时还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
母亲是一位传统的中国旧社会妇女,嫁夫随夫、夫逝随子。父亲在世时,他是家里的天,这个天几乎365天都是阳光普照、微风徐徐,父亲是乐天派的人,有他在的地方就有欢声笑语,而母亲是位比较闷的人,甚至可以说是比较焦虑型,整天担心这担心那的。以前和同学、朋友讲我的母亲,有的表示羡慕,有的表示很烦。这就我的娘亲大人。
小的时候,一放学回家首先是看妈妈在不在家,如果她不在家里就会四处找,因为她很少出门。她在家就会开始和她讲学校的趣事,那时候和她相处的超级愉快。甚至有段时间感觉和她心意相通,比如我晚上躺床上想着吃某个东西,第二天竟然真的有那个东西可以吃。可能你会感觉,这妈超级无敌好,那你就错了。讲讲我很郁闷的事吧。每次我去外婆家玩,去一次妈妈都会来三个电话,第一个问到了没,第二个问啥时候回家,第三个说你该回家了。后来每次去外婆家,电话一响大家都直接让我去接,他们还称那是“摧回连环call”。这个还不是最郁闷的,十一点半放学,她十一点半就开始看人回来了没,如果超过五分钟没到家,就开始全村“搜捕”。这个还不是最最郁闷的,到了十几岁开始周末偶尔有同学组织晚上出去玩,俺家老娘规定十点之前必须回到家,其实哪里等得到十点,九点左右就开始全村“搜捕”,经常是刚和同学到达目的地坐下来聊两句,场子还没坐热,我就准备散伙了,因为我再不回家第二天全村的人都知道我昨晚出去玩了。一次两次后,同学出去玩都不叫我了——扫兴。再后来,和我玩的要好的女同学想出去玩,都会打着和我出去玩的旗号向家里请假。
小时候的我就是这样长大的,后来去福州读书,老爸老妈送我到学校,他们返程的那天,我只站在楼上目送他们离开。后来老妈告诉我说,她很早的时候就去问邻居她女儿去外地学习的情景,邻居顺便说了下她们回来时她女儿哭得很伤心,然后老妈就骂我是个没良心的她们回来时我一滴眼泪也没流(哈哈,笑死我了,那时的我巴不得飞的远远的)。老妈要求我每个礼拜都要打电话回家。有点男子气的我,因为忍受不了在电话亭里哭哭啼啼的那些人,竟然一晃而过三个礼拜没有打过一个电话回家,到第四个礼拜母亲终于找到有亲戚在福州的人,并托人去学校找我,再后来她自己想女儿想得受不了,一个人跑到学校去找我(母亲一个字也不认识,对她来说那是很大的挑战)。
后来,结婚生子,我的两个孩子都是母亲帮忙带的,其实她完全不用帮我带孩子的。可是母亲就是这么一个放不下的人,她说:“别人分内外,在我这里,你们永远都是我的孩子,内和外都一样。”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上夜校还是我鼓励她去的,但是有些话说得很有道理,比如她说,夫妻吵架她从不回娘家。确实很在理,因为一旦回娘家,两个人的矛盾马上升级成为两家人的矛盾,两个人的矛盾比较容易处理,两家人就会对另一方形成刻板印象,原本芝麻大的矛盾就会变得像热气球那么大,情况还可能发展为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再后来,由于拆迁的问题母亲和我住在一起,她主动承担了厨娘、照顾孩子的角色,其实她完全可以去上班的,只是心疼我忙里忙外的。有一次不知道因为什么事在母亲面前说了一句大话,母亲接着说:“是的,我女儿就是这么了不起的”。说完还一脸自豪、满足的样子(是不是做母亲的都挺臭美的,哈哈)。有时母亲看到你很疲倦的样子,你会在她眼里看到不舍和心疼。然后,她会偷偷帮你分担一些她力所能及的事。小时候的我是很不屑母亲的这种方式的,甚至会觉得母亲这种溺爱、捆绑式的母爱会阻碍孩子的成长。长大后才发现会用这种无条件的爱对待你的人只有她一个人,她是这世上唯一这样对待你的那个人。
这就是我的娘亲大人,一位焦虑、对子女有着无条件的爱的母亲,她没有很多的大道理,却用她的行为教我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的道理。虽然我和她有着各种各样的不融合,但是这世上除了她不会再有第二个比她更爱我。有她的日子,我永远是块宝。